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3章 嬴政格局纳四海(1/2)

咸阳宫的朱雀门外,积雪被往来的马蹄踏得泥泞不堪。

燕王喜身披素色麻衣,背上捆着荆条,一步步踏上白玉阶。太子丹紧随其后,同样是一身囚服,只是腰杆挺得笔直,眼神里藏着未熄的怒火。

两排玄甲侍卫手持长戟,甲胄上的冰碴在朝阳下泛着冷光。燕王每走一步,荆条的尖刺就往肉里扎深一分,他却不敢吭声——来之前蒙恬派的使者说了,“负荆请罪”就得有个请罪的样子,嬴政最恨虚与委蛇。

议政殿的铜钟在巳时敲响,声浪撞得人耳膜发颤。燕王抬头望去,只见韩王、赵王、魏王早已候在殿外,三人都穿着秦廷赏赐的锦袍,见了他这副模样,眼神里说不清是同情还是戏谑。

“燕王倒是比老夫识趣。”魏王捋着山羊胡,声音里带着几分自嘲,“当年老夫还想着据守大梁城,结果被秦军掘了鸿沟,淹得连祖宗牌位都漂起来了。”

赵王往手心里哈着白气,皮袍领口的貂毛沾着雪粒:“识趣?我看是没办法了吧。当初我要是肯早来咸阳,赵国的宗室子弟也不至于流落到雁门关喝西北风。”

韩王一直没说话,只是盯着燕王背上的荆条冷笑。他是第一个降秦的诸侯王,在咸阳住了四年,早就摸清了嬴政的脾气——这人看着冷峻,却最容不得别人跟他耍心眼。

“宣燕王喜、太子丹入殿。”内侍尖细的唱喏声从殿内传来,惊得燕王打了个哆嗦。

议政殿内暖意融融,地龙烧得正旺。嬴政端坐在王座上,玄色龙袍上的金线在烛火下流淌,案几上摊着燕国的户籍名册,每一页都用朱笔圈点过。

燕王刚要跪下,就被嬴政抬手制止了:“不必多礼,赐座。”内侍搬来两张矮凳,放在韩王等人下首。

燕王看着近在咫尺的嬴政,喉结滚动了半天,才挤出一句:“罪臣……罪臣喜,参见秦王。”

嬴政没看他,只是指着案上的名册:“燕国户籍,孤看了三日。蓟城百姓年均口粮不足三石,辽东郡的盐价竟是秦地的五倍——燕王就是这么治理国家的?”

燕王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嗫嚅道:“是……是罪臣无能。”

“无能?”嬴政抬眼,目光像淬了冰,“孤听说,你去年为了修新的鹿台,强征了五千民夫,导致秋收时田里的麦子烂在地里。百姓饿得吃树皮,你却在宫里夜夜笙歌?”

太子丹猛地抬头:“秦王此言差矣!父王修鹿台是为了祭祀天地,祈求燕国平安——”

“平安?”赵姬从屏风后走出来,手里把玩着支玉簪,正是阿瑶公主当年送的那支,“靠搜刮百姓的血汗钱求平安?阿瑶倒是常跟哀家说,燕国的百姓最盼的不是祭天,是能有口热粥喝。”

提到阿瑶,太子丹的脸瞬间白了。他忽然想起临行前妹妹托人送来的信,说“秦国的学堂连女子都能进,燕国却连笔墨都凑不齐”,当时只当是妹妹被秦廷收买了,现在想来,怕是句句都是实情。

韩王这时忽然开口,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燕王啊,当初我也跟你一样,总觉得嬴政是要夺咱们的江山。后来住久了才明白,他要的不是哪块地,是让地里长得出粮食,让百姓能活下去。”

赵王跟着点头:“可不是嘛。去年赵国闹蝗灾,还是秦国派的农技官教咱们改种耐旱的粟米,才没饿死人。换了咱们自己,除了求神拜佛,还能有啥法子?”

魏王冷笑一声:“最可笑的是老夫,守着大梁城的古籍当宝贝,结果嬴政一声令下,把书都抄了副本送到各郡学堂,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看。现在魏地的孩童,背《秦律》比背《诗经》还熟呢。”

燕王听得发怔。他一直以为这三人在咸阳是被软禁的,没想到竟过得如此自在,言语间甚至带着几分……对嬴政的敬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mkmk.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