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要说起来,确实挺长,言简意赅的说一下。
顾醇并非是一个挥霍无度的人,相反,他真是一位忠君报国且心系百姓的好官。他的薪俸用于日常开销,原本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凉州这几年的情况实在是特殊。
自从平定郴州的战斗开始,许多从前线退下来的伤兵都被送到了凉州境内医治。由于大军的药物储备严重不足,顾醇只能想尽办法在坊间筹集药材。
虽然朝廷会拨付银钱用于购买药材,但他从来没有多拿过一文。不仅如此,见运送药材的百姓过于辛苦,时不时的还会差人准备些粗茶淡饭慰劳他们。这些消耗,朝廷自然不会承担,都需要他自己来掏腰包。
平时看到困苦百姓,心肠一软,无多有少的救济救济。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今天二两,明日五两,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开销,日积月累下来,令他债台高筑。
那些债主们,有的是他的同僚,有的则是凉州城内的商贾富户。毕竟顾醇身为一州刺史,身份地位摆在那里,所以尽管他欠下了不少钱,却没有人敢轻易催要。
别人不要,但他却没有忘记此事,每一笔借用,他都清清楚楚的记录在册。
当秦狄听完顾醇的讲述后,心中真是百感交集。他前世也曾听闻过不少清官的事迹,比如于成龙等等,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也能遇到这样一个“蠢货”。
一时间,秦狄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顾醇。说他傻吧,这种清正廉洁志虑忠纯的品质,显得如此难能可贵。说他不傻,他的这种行为确实显得有些愚笨。
“说说吧,凉州任上欠下了多少银子?”
皇帝询问,顾醇不假思索的便给出了回答,因为这个数字一直都在他心里记着。
“共计欠银三千二百七十六两三钱。”
秦狄此刻只觉得是又生气又好笑:“哼,倒是有零有整。”
顾醇满脸的尴尬:“说来惭愧,臣给朝廷丢脸了。”
“你还知道丢脸呐!你丢的不是朝廷的脸,丢的是朕的脸!”
顾醇在被皇帝训斥一语后,急忙跪倒在地,凝重道:“陛下息怒,臣就算是变卖田产,也定会将凉州所欠银两一文不差的还上。”
秦狄见他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气就不打一处来。极力克制自己的语气,开口道:“罢了,念在你是为朝廷与百姓着想的份上,朕这次便饶了你。堂堂凉州刺史,封疆大吏,竟跑去借钱救济百姓,让百姓怎么看朕,当真以为朕是个昏庸无道的国君?以后再有这种事情,直接来管朕要钱。你上一道折子,朕能不给你吗!”
顾醇心头一紧,他万万没有料到皇帝会突然提及此事,更没有料到自己当时的举动竟然会被如此解读。如今回想起来,他才恍然大悟,自己的行为确实存在诸多不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