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负压警报
感染科主任的拳头砸在调度室桌上时,挂钟的指针刚划过 3:07。顾承川手中的 ct 胶片还带着患者的体温,上面的双肺磨玻璃影像极了撒哈拉的沙尘暴 —— 只不过这次,风暴在人体内肆虐。
“现有 3 间负压手术室,” 主任的声音带着血丝,“但急诊走廊还躺着 7 个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其中 2 个是孕妇。今晚必须改造 5 间普通手术室,否则……” 他没说完的话,被远处传来的无创呼吸机报警声撕成碎片。
顾承川的对讲机在掌心震动,他敲了敲频道:“李小南,带设备组去 5 楼拆空调,用 ct 机的梯度磁场原理改造送风系统;顾李,去急诊搬库存的无创呼吸机,注意检查管道密封性;小林,规划孕妇患者的转运动线,避开清洁区的回风井。” 调度室的白板上,他用红笔圈出 5 间手术室,每个圆圈里都画着带缝的心脏 —— 那是他二十年前学断针缝合时的习惯。
实习生小林在转运通道撞见那个孕妇。她蜷缩在轮椅上,护目镜后的眼睛死死盯着手中的超声波照片,边角用马克笔写着:“爸爸在抗疫,宝宝要坚强”。照片上的胎儿影像被反复摩挲,边缘泛起毛边,像极了顾承川档案里那些被体温焐热的黏土心。
“我帮您拿着吧?” 小林伸手时,孕妇突然攥紧照片,指节发白。“别怕,” 他想起顾承川教的 “缝口沟通法”,“您看,手术室的门帘是带缝的,就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留的呼吸孔,我们会让光漏进来。” 孕妇的肩膀松了松,照片上的 “28 周 + 3 天” 在应急灯的冷光下,突然有了温度。
5 楼的手术室里,李小南的螺丝刀在空调管道上划出火星。“压差至少需要 5pa,” 他对着对讲机喊,“但现有风机只能提供 3pa,得用 ct 机的梯度磁场增强送风!” 顾承川摸出随身携带的枣核针,在管道接缝处敲了敲:“当年镇沅发洪水,李爷爷用竹篾补手术灯,现在我们用胶带封负压缝 —— 医学的智慧,永远长在绝境的裂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