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8章 《示教室的新人》(2/2)

实习生小李把听诊器贴在诊疗床的模拟人上,顾承川突然按住他的手:“错了,” 他指向模拟人胸口的 “心尖” 区,“真正的心跳会躲,就像卓玛的儿子第一次见我时,把心尖藏在肋骨缝里。” 他的手指在模拟人胸前画了个圈,圈心比 ct 坐标偏左 0.5 毫米。

示教室的窗台上,摆着顾承川的药箱,最上层躺着三支枣核针:1998 年的旧针带着洪水的锈迹,2024 年的新针刻着患者的心跳线,还有一支是实习生们昨天送的,针尾系着红绳。“这些针,” 他敲了敲药箱,“比任何精密器械都珍贵,因为它们记得每个患者的温度。”

当夕阳漫进教室,实习生们的笔记本上,数据公式旁多了手绘的心脏图,每个 “心尖软肉” 区都标着 “顾氏间隙 0.3”,还有人画了个简笔手掌,掌心写着 “焐热再碰”。顾承川看着这些笔记,想起李建国在防汛帐篷里,用断针在他掌心画的第一个心脏。

“最后一课,” 他举起自己三十年前的手绘心脏图,纸页泛黄,红笔圈注的 “心尖留软” 却依然醒目,“记住,再精准的 ct,也照不出患者看见白大褂时,眼里的光。” 枣核针的影子正好落在图上的 “心尖” 位置,像个温暖的句号。

实习生小陈突然举起手机,展示他拍的示教室场景:顾承川的影子与手绘心脏图重叠,枣核针的光斑在他胸前跳动,像颗真正的心脏。“顾老师,” 他的声音带着笑意,“您的影子,就是最好的心尖坐标。”

暮色中的示教室,实习生们收拾笔记,发现顾承川的白大褂下摆,不知何时被他们的红笔蹭上了几个小圈 —— 那是他们模仿他画 “心尖软肉” 的标记。这些不完美的红圈,像星星般点缀在褪色的白大褂上,就像医学的未来,正从这些新人的笔记里,从顾承川的掌纹里,从枣核针的温度里,慢慢亮起。

最终,顾承川在示教室的留言本上写下:“心尖的软,是技术的起点,不是终点。” 他看着实习生们鱼贯而出,白大褂口袋里的枣核针轻轻发烫 —— 那是新人的手刚刚触碰过的温度,是医学传承中,永远不会冷却的、掌心的温热。

@格格党 . www.mkmk.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