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还是决定壮起胆子赌一把,何况以他现在的处境,就算不去赌,也免不了会有魏忠贤的转头报复。既然如此,那便不如“死马当作活马医”。反正再坏,也不过就是被去职罢官。
他心里早就已有这种准备,故而现在的这大胆一试,也就并不觉如何。反正若是不成,也不过就是个被罢官的结果。
而且现在的罢官,也不代表就永远罢官。等将来有一日,魏忠贤及其阉党倒台后,他肯定还是有可能被重新起复的。
这也算是明朝官场的一种规矩,只要是通过科考,成为进士,再做官后,就等于永远拥有了这个资格证。
之后无论是丁忧、被贬、又或致仕、罢官,只要不是死了,又或老的动不了了,都始终还有被起复的可能。
就像汤宾尹当年被斗倒的那般厉害,名声被毁,遭罢官致仕。可在原历史上,崇祯登基后,仍有人建议将他重新起复,而崇祯也采纳了。只可惜他自己不争气,还未有正式出仕,就先提前病故了。
方孔炤写完奏疏后,再重新整整齐齐地抄录到奏本上,然后郑重收好,便命下人去烧水,准备沐浴洗漱。
洗漱完后,他便早早上床睡了,需要养足精神,因为明日的早朝会很早。
其实不止明日,大明朝的每次早朝都很早,通常在五更天开始。也即卯时,又称日出、破晓,换算后世的二十四小时,是在早上五点到七点。但对于参加早朝的大臣们来说,却往往需要提前一个时辰,差不多在寅时就得出发赶到,早早等在午门外。
因为早朝的流程颇为繁琐,规矩甚多,绝不能乱哄哄地一窝挤进去,而是需要按官职大小等提前排好队。甚至如何走进皇宫与大殿,也都是有规矩的,不能急,不能乱。有不合礼仪的,还会被专门负责监查的礼部官员给记录下来。
正因为准备工作甚多,所以大臣们才需要提前一个时辰赶到,更加辛苦。
其实在明以前,早朝并不需要这么频繁,也不用这么早。
比如唐朝时,是每逢初一和十五,才举办一次朝办。到宋朝时,也只是改为了每五天举行一次朝会。
并且这两朝的朝会都不必非这么赶早,只需要在午时前举办完即可,大部分人甚至还有时间在家里吃完早饭再赶过去。
但到了明朝时,因为太祖皇帝朱元璋比较勤政,又取消了历代相传的丞相制度,许多事需要他们亲力亲为地批示,故而朝会便改成了每日都要举办,且还把时间定的很早。
太祖皇帝立下了规矩,祖制不可违,后面的皇帝自然得跟进与遵行,便就此成了定制。
只不过所谓的“祖制不可违”也就是个笑话,自从明宪宗朱见深这位成化皇帝开了不上朝的先河后,后面的正德、嘉靖、万历都是有样学样。
其中嘉靖与万历更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嘉靖有长达二十四年不上朝;而万历则更强,前面的二十年励精图治,后面的二十八年则一直不上朝。
现在的天启皇帝对比来说,都算比较勤奋了,至少每个月还上那么几天班,装装样子。
寅时正,方孔炤被家中的下人准时叫醒。然后在下人的服会下洗漱、稍喝碗粥垫垫肚子,接着则穿朝服、备轿等。一番忙碌准备后,便立即赶往皇宫。
这也算是明朝官场的一种规矩,只要是通过科考,成为进士,再做官后,就等于永远拥有了这个资格证。
之后无论是丁忧、被贬、又或致仕、罢官,只要不是死了,又或老的动不了了,都始终还有被起复的可能。
就像汤宾尹当年被斗倒的那般厉害,名声被毁,遭罢官致仕。可在原历史上,崇祯登基后,仍有人建议将他重新起复,而崇祯也采纳了。只可惜他自己不争气,还未有正式出仕,就先提前病故了。
方孔炤写完奏疏后,再重新整整齐齐地抄录到奏本上,然后郑重收好,便命下人去烧水,准备沐浴洗漱。
洗漱完后,他便早早上床睡了,需要养足精神,因为明日的早朝会很早。
其实不止明日,大明朝的每次早朝都很早,通常在五更天开始。也即卯时,又称日出、破晓,换算后世的二十四小时,是在早上五点到七点。但对于参加早朝的大臣们来说,却往往需要提前一个时辰,差不多在寅时就得出发赶到,早早等在午门外。
因为早朝的流程颇为繁琐,规矩甚多,绝不能乱哄哄地一窝挤进去,而是需要按官职大小等提前排好队。甚至如何走进皇宫与大殿,也都是有规矩的,不能急,不能乱。有不合礼仪的,还会被专门负责监查的礼部官员给记录下来。
正因为准备工作甚多,所以大臣们才需要提前一个时辰赶到,更加辛苦。
其实在明以前,早朝并不需要这么频繁,也不用这么早。
比如唐朝时,是每逢初一和十五,才举办一次朝办。到宋朝时,也只是改为了每五天举行一次朝会。
并且这两朝的朝会都不必非这么赶早,只需要在午时前举办完即可,大部分人甚至还有时间在家里吃完早饭再赶过去。
但到了明朝时,因为太祖皇帝朱元璋比较勤政,又取消了历代相传的丞相制度,许多事需要他们亲力亲为地批示,故而朝会便改成了每日都要举办,且还把时间定的很早。
太祖皇帝立下了规矩,祖制不可违,后面的皇帝自然得跟进与遵行,便就此成了定制。
只不过所谓的“祖制不可违”也就是个笑话,自从明宪宗朱见深这位成化皇帝开了不上朝的先河后,后面的正德、嘉靖、万历都是有样学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