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卷:变法图强·铁血革新(1/2)

第301集:栎阳残雪,求贤令出

栎阳雪,求贤令

秦孝公三年的腊月,风是刀子,割过栎阳城头的旌旗,也割过城外渭水的薄冰。冰面下暗流涌动,像极了这座都城此刻的气息——压抑,却又藏着一丝不甘的躁动。

偏殿里没有生火,寒气从地砖缝里渗上来,钻进嬴渠梁的靴底。他攥着那卷竹简,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竹片的棱角硌得掌心生疼,却远不及案上那堆旧简带来的刺痛。那些是河西之战的败报,二十年前的墨迹早已发黑,却字字如新,写着秦献公如何在石门被魏军的箭簇射穿膑骨,写着秦军如何像被驱赶的羊群般溃退,写着魏国的武卒踩着秦人的尸身,把河西之地的界碑往秦国腹地挪了三里又三里。

“戎狄之邦。”嬴渠梁低声念着这四个字,喉结滚动。去年出使魏国的使者回来,带回安邑城的笑谈——说秦人披发左衽,与西戎无异,连爵杯都分不清尊卑,只配在函谷关以西啃粗粮。那时他正守在父亲的病榻前,献公浑浊的眼睛望着帐顶,忽然抓住他的手:“渠梁,秦国不能再退了。”

父亲的手很凉,像此刻案上的铜爵。嬴渠梁松开竹简,走到窗边。窗外的雪刚停,屋檐下挂着冰棱,阳光透过云层,在雪地上映出刺眼的光。宫墙外传来车马碾雪的咯吱声,那是宗室的车驾——昨夜甘龙太傅又递了奏疏,说要“遵祖制以安秦”,言下之意,无非是让他继续忍着,继续看着魏国在河西练兵,看着韩赵在函谷关外结盟,看着秦国的年轻人要么去跟西戎拼命,要么窝在田里等着苛税把最后一粒粟都收走。

“遵祖制?”他冷笑一声,转身回到案前。案上摊着一片空白的竹简,旁边是削得锋利的刻刀。他提起刀,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却没有丝毫犹豫。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第一刀落下,竹屑纷飞,“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最后一个字刻完,他发现指甲深深掐进了掌心,渗出血珠,滴在“土”字上,晕开一小片暗红。就像当年父亲的血,滴在河西的土地上。

“来人。”他扬声道。

内侍推门进来,见他站在案前,竹简上的字迹还带着新刻的毛刺,忙低下头:“君上。”

“将这道诏令誊抄百份,”嬴渠梁拿起竹简,声音斩钉截铁,“遍贴关中各县,栎阳的城门要贴,咸阳的旧宫要贴,甚至……送到函谷关外去。让魏国人、赵国人、齐国人都看看,我嬴渠梁,求贤若渴。”

内侍愣了一下。函谷关外是魏国的地盘,把秦国的求贤令贴过去,岂不是让人家看笑话?但他不敢多问,只应了声“诺”,双手接过竹简。那竹简还带着君上的体温,沉甸甸的,仿佛不是竹片,是秦国的半壁江山。

诏令贴出去的第三天,栎阳南门的城墙上,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有裹着破旧裘衣的老秦,有挑着担子路过的商贩,还有几个缩着脖子的宗室子弟,对着墙上的字指指点点。

“分土?君上是疯了?”一个络腮胡的汉子啐了口唾沫,“当年穆公称霸西戎,也没听说给外人分土!”

旁边穿粗布短打的年轻人瞪他:“你懂个屁!秦国现在都快被魏国压死了,再不想办法,你儿子将来就得去给魏人当奴隶!”

“办法?”汉子冷笑,“能有什么办法?去年从魏国来的那个门客,吹得天花乱坠,结果呢?连西戎的小股骑兵都打不过,跑了!”

人群里一阵哄笑,又很快沉寂下去。谁都知道,那汉子说的是实话。这些年,不是没来过所谓的“贤才”,有说要合纵抗魏的,有说要和亲西戎的,甚至还有说要学周天子祭天求福的,到头来,不是卷着钱财跑了,就是被宗室排挤走了。秦国穷,秦国弱,秦国连像样的宫殿都没有,谁肯真心来帮?

“依我看,”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丈颤巍巍开口,他的腿是当年河西之战被魏军的戈劈伤的,“君上这是急糊涂了。咱们老秦人的事,还得靠老秦人自己扛。”

这话一出,不少人点头。是啊,从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到秦穆公称霸西戎,哪一次不是靠嬴姓子弟提着脑袋拼出来的?外人?外人靠得住吗?

就在这时,人群外传来一阵马蹄声。三匹瘦马踏着积雪而来,为首的骑士勒住缰绳,翻身下马。他穿着一身半旧的青色儒衫,腰间挂着个布包袱,面白无须,眼神却像鹰隼一样,扫过城墙上的诏令,又扫过围观的人群。

“这便是秦国的求贤令?”他低声问,声音里带着点魏国口音,却不重。

旁边卖汤饼的老汉抬头看他:“客官是从东边来的?”

骑士点头,目光还停留在“分土”二字上。

“别瞧了,”老汉叹口气,往汤饼锅里添了瓢水,“也就是说说罢了。咱们秦国,留不住人的。”

骑士没说话,从包袱里摸出几枚秦半两,放在摊子上:“来碗汤饼。”

老汉收了钱,麻利地盛了碗热气腾腾的汤饼,递过去:“客官慢用。看你这样子,是读书人?要不去试试?说不定真能得个一官半职。”

骑士接过汤饼,却没吃,只是看着蒸腾的热气,轻声道:“我叫卫鞅,从魏国来。”

他没说的是,他在魏国相府待了三年,看着公孙痤如何排挤异己,看着公子卬如何斗鸡走狗,看着魏惠王把孙膑的兵法扔在一边,却对着珠宝玉器爱不释手。他怀里揣着老师李悝的《法经》抄本,那是老师临终前塞给他的,说“此道可行于秦”。

他本来没抱太大希望。秦国偏远,民风彪悍,又被中原诸国瞧不起,真能容得下他这一套“变法”的主张?直到三天前,在魏国边境的驿站里,看到这张被人当作笑料传来传去的求贤令。

“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别的他都不信,他只信这八个字。一个愿意把土地分给外人的君主,或许真的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汤饼渐渐凉了,卫鞅却没动。他望着城墙上的字迹,仿佛看到了那个在偏殿里刻下这些字的年轻君主,看到了他指尖的血,看到了他眼底的火。

“老伯,”卫鞅忽然开口,“栎阳城里,哪里能见到景监大人?”

景监是内侍监的人,负责接待外来的门客。老丈愣了一下,打量着卫鞅:“客官真要去见君上?”

卫鞅点头,拿起汤饼,慢慢吃起来。饼很粗,汤很淡,带着点苦味,像极了此刻的秦国。但他吃得很慢,仿佛在品尝什么珍馐。

吃完最后一口汤,他擦了擦嘴,站起身:“劳烦老伯指个路。”

老丈指了指城中心的方向:“顺着这条街往里走,看到挂着黑色旗帜的院子就是。不过……”他压低声音,“景监大人虽是君上亲信,但宗室那边盯着紧,客官说话,可得小心。”

卫鞅笑了笑,没说话,翻身上马。马蹄再次踏过积雪,留下一串清晰的印记,朝着城中心走去。

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是甘龙等老臣的诘难?是宗室子弟的排挤?还是……那个年轻君主的信任?

他只知道,怀里的《法经》很沉,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口发疼。他还知道,渭水的冰总有化的一天,秦国的雪,也总有停的时候。

而他,卫鞅,来了。

与此同时,咸阳宫的偏殿里,嬴渠梁正听着景监的回报。

“……南边来的那个卫鞅,臣已经见过了。”景监低着头,“他说,他有三策献于君上,先谈帝道。”

“帝道?”嬴渠梁皱起眉,“尧舜禹的那套?”

“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mkmk.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