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1集:浴血奋战的街巷(1/2)

巷战:沦陷区的血色黎明

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在城垣之上,碎雪混着硝烟味从半空飘落,在青石板路上洇开深色的斑痕。这是1943年冬末的北平城郊,日军\"强化治安\"的标语还刷在斑驳的砖墙上,墨迹未干,却已被巷战的火光映得扭曲变形。

一、暗夜惊雷

午夜的梆子声刚敲过三更,西交民巷深处突然爆发出沉闷的枪响。驻守粮库的伪军哨兵还没看清黑影,脖颈已被冰冷的刀锋划开,温热的血溅在冻硬的麻袋上,发出\"滋\"的一声轻响。

\"行动!\"

压低的口令像电流般穿过黑暗。王强猫着腰贴着墙根疾走,手中二十响快慢机的枪口还挂着寒气。他身后跟着十几个穿棉袍、扎绑腿的汉子,有的揣着短刀,有的背着土制手榴弹,正是活跃在西城的\"飞鹰\"游击小队。他们对这片街巷熟得像自家炕头——王强曾在这里拉过洋车,李柱子做过米店学徒,张老头的修鞋摊就在巷子口第三棵老槐树下。

日伪的户籍统制让整条街喘不过气,保甲连坐的牌子挂在每户门口,像悬着的铡刀。今晚的目标是拔除粮库旁的伪警察所,那里囤积着过冬的粮食,更关押着三个因\"拒登\"被捕的乡亲。

巷子拐角的\"福记\"酱菜铺突然亮起灯,窗纸上映出晃动的人影。王强打了个手势,队员们立刻分散隐蔽。门\"吱呀\"一声开了,两个伪军端着步枪骂骂咧咧走出来:\"他娘的,大冷天还得巡逻......\"

话音未落,两枚手榴弹呼啸着飞进院里,紧接着是密集的枪声。酱菜铺的玻璃\"哗啦\"碎了一地,火光中能看见伪军抱头鼠窜。王强趁机带人冲过街角,却听见身后传来尖利的哨声——日军驻屯队的巡逻车来了。

二、街巷绞肉

\"进院子!\"王强拽着队员跃进一家绸缎庄。老式四合院的结构此刻成了天然掩体,他们砸开后窗,顺着狭窄的夹道向隔壁药铺转移。巡逻车的探照灯扫过墙面,子弹\"啾啾\"地打在砖头上,溅起细碎的石灰。

\"强子哥,看那边!\"李柱子指着对面胡同。几个日军端着三八大盖正堵住巷口,刺刀在夜色里闪着寒光。王强心里一沉:看来日伪早有防备。他摸到腰间的手榴弹,却听见头顶传来动静——有人掀开了房瓦。

\"快上来!\"是住在隔壁的张老头,他佝偻着腰趴在屋顶,手里攥着根粗绳。队员们踩着墙根的杂物往上爬,王强最后一个攀上屋顶,脚下的椽子\"咯吱\"响了一声。日军的子弹跟着射穿瓦片,碎瓷片划破了他的脸颊。

屋顶相连的格局成了新的通道。他们踩着冰凉的瓦片奔跑,不时掀开某个烟囱向院里投掷手榴弹。下方的日伪军被打懵了,只能盲目地向上开枪,子弹在夜空里织成火网。王强看见自家以前住过的小院,如今成了伪军的临时据点,窗口架着一挺歪把子机枪。

\"柱子,跟我下去!\"他解下腰间的绳子抛向对面屋脊,李柱子会意,将另一端绑在烟囱上。两人顺着绳子滑到伪军据点的屋顶,掀开几片瓦,把捆在一起的手榴弹塞进了屋里。

\"轰隆——\"巨响过后,机枪声戛然而止。浓烟从破窗里涌出,夹杂着日军的惨叫。王强趁机翻身跳下,却看见一个受伤的伪军举着枪瞄准自己。千钧一发之际,旁边杂货铺的门\"砰\"地打开,一个穿蓝布衫的妇人抄起扁担砸在伪军头上——是胡同口卖针头线脑的刘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mkmk.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