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5章 鸡冠子(捉虫) 159票。 (2)(1/2)

到了日子率队集合,每天在村西打零工,仍旧偷偷按甲等男工标准领钱,并将马秀兰记成管事。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她家小贵子在大队跑东跑西地才挣几百块钱,不够塞牙缝,她和婆婆多拿点儿是应该的。

刘小娥以为这点手脚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却不料太阳底下没有傻子,旁人就算一天两天看不出来,十天半月也能咂摸出滋味儿,背后聚伙闲聊时没少议论。

有的羡慕她能借唐贵的势占便宜,有的寻思套近乎,更多的怀疑刘小娥抽她们工钱,宁肯找别的活儿干都不去村西了。

同在一个村里,加上开着“新时尚X服装店”做买卖,姜冬月消息很灵通,甚至知道唐霞偷偷出过力,挑拣着百商银行的旧事,把唐贵与刘小娥的坏话倒了几箩筐,可谓杀敌一千自损九百九。

恶人自有恶人磨啊……姜冬月感叹两句便不再理会,专心踩着缝纫机匝边,想想又在裤脚处折进去半乍长,方便以后拆开絮棉花。

她这些年衣裳做的少,但平日缝缝补补,手艺并未落下。等傍晚唐笑安放学回家,一整套厚实的棉衣棉裤都做好了,红彤彤的十分喜庆。

“妈,小姨的娃娃真小!”唐笑安拿在手里比划,越看越新奇,“他会走路了吗?会叫哥哥吗?”

五月底姜春妮顺利生下一个男孩,姜冬月和姜秋红作伴去山里探望,送了红包、猪肉和老母鸡。

因为路途遥远且颠簸,唐笑安只能留在家,既没见到小姨,也没见到新出生的弟弟,很是委屈了半天,嘴巴撅得能挂油壶。

唐墨拉锯回来发现儿子不高兴,专门买了十斤黄杏子哄他,唐笑安趁机顺杆爬:“爹,我想要个妹妹。”

想了想放低要求,“实在没有妹妹,弟弟也行。”

唐墨:“…………”

他伸手揉乱儿子的头发,并附赠一个脑瓜崩,“想得美,吃完赶紧写作业。”

唐笑安:QAQ~

今天见到新棉衣,唐笑安再次燃起了对小娃娃的好奇,绕着姜冬月扭来扭去:“妈,你是不是要去山里看小姨了?带上我吧好不好?我已经长高了,不怕路远。”

算算时间,外甥很快百天了,确实该去一趟。姜冬月笑道:“行,妈这次领你和笑笑一块儿去。”

“太好了!”

唐笑安瞬间支楞起来,咚咚咚地跑进里屋找零钱罐,数完又咚咚咚跑回来,“妈,我现在一共有十二块七毛钱,给弟弟买什么礼物好呢?”

他皱着眉头,一副深思熟虑的讲究模样,姜冬月差点笑出声来:“你是小孩,不用送,跟着大人走亲戚就行了。”

“小姨特别喜欢你,上次就跟妈说了,让带着你去她家摘苹果梨、摘柿子,还能吃野蜂蜜。”

唐笑安越听眼睛越亮,喜滋滋地道:“小姨真好~”

来而不往非礼也,他还是给弟弟买个礼物吧,嘿嘿。

说到做到,唐笑安认真列了几十个备选项,等到暑伏结束,全家人兴致勃勃准备进山的时候,他整整攒了半书包东西,分别是铅笔、橡皮、作业本,野花、陀螺、果丹皮,以及斥巨资五块五购买的铅笔盒。

“妈,你快看,

”唐笑安打开铁皮盖子显摆,“外面是□□熊,里面是跳跳虎,和爹给我买的那个差不多。”

区别在于他的是双层,弟弟的是单层,但里面多出了两块凹陷的地方专门放橡皮,卡住后不会乱跑。

姜冬月看看满脸写着“求夸奖”的儿子,笑道:“好看,还挺实用。”

放个五六年就能用上了,哈哈哈哈!

哎,我有一个傻弟弟……唐笑笑瞟了唐笑安一眼,帮着唐墨将一布袋白面擡进车斗,充电器、插线板和两个大水壶放在车座

初二那年全班组织郊游,她坐大巴车去过一次邻市的溪口山景区。山里的雨说下就下,多准备总是没错的。

“快点儿坐稳了,咱们争取十点之前到。”唐墨边说边指挥,很快开着三蹦子拐出家门,一路朝村东桥头而去。

过了桥折行向西,穿过平村镇,沿公路走二十多分钟进入洪金市,街上已经渐渐热闹起来,随处可见卖吃食的摊贩高声吆喝。

姜冬月称了十斤油条,买了一个煎饼果子分给唐笑笑和唐笑安:“饿了就吃,小姨家还远着呢。”

果然,三蹦子突突突地又走了大半个钟头,道路两旁从鳞次栉比的楼房到抹了灰色水泥的乡下平房,再到零星生长的棒子地,仍然没有停驻的迹象。

不过已进入了西部山区范围,目之所及,到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岭。

不高,但草木繁茂,远远望去全是深深浅浅的绿色,金黄浅红夹杂期间,像打翻了颜料盘。

“哇~好多山啊!”唐笑安没出过远门,第一次见到和石桥村截然不同的景色,眼睛都直了,一会儿夸这座山高大,一会儿夸那座山腾着雾气好看,脑袋瓜转个不停。

唐笑笑揽住他:“别乱动了,再转下去要晕车了。”

“我不晕车。”唐笑安吐吐舌头扮个鬼脸,“就是屁股痛。”

坐了半天板凳,他的屁股快和板凳一个形状啦!

姜冬月安慰道:“再坚持坚持,瞧见前面那片柿子林了吗?那儿是你小姨的村,他们村就叫柿子沟,家家户户种柿子。”

她说的笃定,心里其实觉得陌生,总怕走错路。在山里没地图没导航,万一岔道了,可得走很远才能绕回去。

“放心吧,谁走错我也错不了。”唐墨咽下嘴里的油条,沿路标拐进右侧石子路,“我以前来过山里,柿子沟离我老家挺近,就隔了俩山头。”

“?!”

唐笑安惊得差点跳起来,“爹,你在山里还有一个老家?你那个家里还有孩子吗?”

唐墨ap;姜冬月ap;唐笑笑:“…………”

三人愣了愣,同时哈哈大笑起来,笑得唐笑安异常委屈,“为什么你们都知道爹有两个家?”

“没有没有,你爹只有咱们这一个家。”姜冬月忙给唐墨洗刷罪名,“你奶奶以前是山里人,成婚生了你爹,后来丈夫没了,就带你爹改嫁到咱们村过日子。”

“所以呢,我的老家是魏村,你和笑笑的老家是石桥村,你爹的老家——哎老黑,你老家叫什么名儿来着?”唐墨:“土蜂岭。据说有只大马蜂在山洞修炼,每年飞到村里吃个人,后来被解放军一窝端了。”

他边说边噗嗤噗嗤地笑,擡头纹都冒出来了,“爹是山里人,你们俩也是山里人,将来咱承包一块山头放羊吧,哈哈哈!”

放羊?像电视里那样挥鞭子赶一群羊吗?唐笑安立马心动了:“爹,我们什么时候买小羊羔?我喜欢白色的。”

姜冬月:“甭听你爹瞎说,鸡鸭鹅都不会养,还放羊呢。”

她和唐墨都不爱对孩子念叨自家的陈年旧事,没想到闹出“两个家”的误会,真是又好气又好笑,索性趁机会挑拣着给一双儿女讲古。

“山里人过日子特别辛苦,石头山土层薄,种不了庄稼,土层厚的地方浇水困难,靠人一桶一桶地担,比石桥村费劲多了。”

“咱们村地方平坦,赶上老天爷不下雨,还能自己打井吃水,不怕闹灾荒。”

姜冬月很想交代一句“千万别乱说你奶奶改嫁的事”,碍于唐墨在前面不好张嘴,只能暗自记着以后叮嘱,眼下先把姜秋红的经验搬出来糊弄一二,“你大姨年轻时经常来山里,给小姨送东西、买点儿山货……”

唐笑安听得双手捧脸,唐笑笑则想的更多:她爹是奶奶改嫁之前生的,二叔和小霞姑姑是奶奶改嫁之后生的,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同母异父?

而她的小姨,出生五天抱出去送养,在柿子沟长大成人,对亲生父母毫无印象。

原来不只是电视剧里的主角身世坎坷,她们普通人的生活其实也充满了故事啊……

正思量间,一道略带口音的喊声传来,“二姐,二姐夫,我来接你们了!”

姜冬月急忙摆手示意,唐笑安更激动,站起来大声呼唤:“姨父!我在这里!”

唐笑笑:“……”

咋说呢,这么看弟弟又挺机灵……

郑卫国骑着自行车叮铃铃冲到近前,伸腿一支,先把苹果递给唐笑笑和唐笑安,然后调转车把,“俺村新修了一条路,走那边近。”

“行。”唐墨应了声,放慢速度跟在郑卫国后面,穿过一个灰扑扑的跨路广告牌,向北蜿蜒四五里地,很快走到了柿子沟村口。

山村路窄,再往里不能过三蹦子,几人商量着把车锁到小卖部门口,然后由郑卫国驮着那袋白面,唐墨拎着俩水壶,姜冬月和孩子拿油条、书包等,沿着上坡路往家走。

还没找到那棵“全村最高的柿子树”,姜春妮已经抱着孩子从山路尽头迎出来,笑吟吟地招呼道:“今天人齐了,姨领你们摘柿子!”

第158章 远来客(捉虫)唐笑笑和唐笑安都没见过姜春妮, 只在姥姥葬礼时见过郑卫国,但这个小姨性格爽朗,进家后热情地招呼他们吃这吃那, 又有白胖胖的新生儿臭蛋哼哼唧唧吐泡泡,俩孩子很快放松下来,一边坐着马扎晒太阳,一边轻声逗弟弟。

“臭蛋你看,”唐笑安举起铅笔盒,调整角度在石头墙壁打出一块长方形光斑,“对着太阳照, 能反光,是不是很炫?”

三四个月的小孩当然不会说话,但他不停地晃动脑袋, 目光随着光斑的移动而移动, 时不时眯起眼睛咯咯笑, 口水流得满脸都是, 明显很开心。

“你真有眼光。”唐笑安捉住臭蛋乱挥的小手,郑重握了握。

他就知道, 弟弟一定会喜欢他的礼物, 哦吼~

这会儿已经十点多了,太阳晒在身上暖融融的。姜春妮喂了散养的鸡, 从屋檐角落滚出一枚浑圆的长冬瓜:“姐姐,晌午熬大锅菜?卫国割了二斤肉,我想炸盆丸子,再切块老豆腐配汤。”

姜冬月:“行, 我来切吧,你看着臭蛋儿, 别磕碰了。”

说着接过刀削冬瓜皮,同时悄悄叮嘱姜春妮,“你平常悠着点儿,可不能出了月子就把自己当正常人看,凉东西能少碰就少碰,洗衣服记得烧热水,以后不吃亏。”

生孩子损耗太大,对任何女人来说都是一道坎,何况姜春妮既没有父母养护,也没有公婆帮衬,她这个做姐姐的能交代两句是两句。

虽然她的经验并不十分丰富,但是总比摸石头过河稍强些。

姜春妮笑道:“嗯,我知道,脏活累活都给卫国干。”

她明白二姐心疼她看孩子辛苦——确实苦,上个月臭蛋吹风感冒了,她白天黑夜地煎熬,走路都打飘——然而世上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好坏都是命数而已。

养大她的奶奶会唱戏,生时经常哼那几句调子,“地下东南,天高西北,天地老爷都有趟不平的道儿。且教你展愁眉,休生气,得意了一朝,一朝得意”。

小时候她听不懂,结婚生娃了才慢慢明白过来。现在有房子有儿子,还有个差不多的男人,她已经很知足了。

姜春妮想得开,看了眼儿子和外甥玩得高兴,给他换块尿布顺便亲一亲脸蛋,就风风火火地切土豆、剪粉条、剁猪肉拌丸子馅儿……赶十二点前做好了一锅色香味俱全的熬菜。

郑卫国和唐墨寻着味儿从后面山头回来,每人背着一篓金黄的硬柿子。

这些柿子削掉外皮后反复晾晒,晒出洁白的糖霜,就是香甜有嚼劲的柿饼。本地又叫做“柿牛”,每年秋冬都有人专门到山里进货,颇能卖上价。

如果再长二十几天,柿子会由硬变软,表皮颜色逐渐转为金红,到那时就算完全成熟了。非但不能晒,吃时也要小心翼翼,稍不留神就被果冻似的汁液糊一手,特别难洗净。

“远来是客,叫你去小卖铺买瓜子买糖招待二姐夫,你咋拉人家干活?”趁洗手的空当,姜春妮压低声音骂郑卫国,“啥时候学成周扒皮了你,该打。”

郑卫国忙道:“都买啦,都在篓子底哩。我多摘些柿子,后晌给姐姐她们带走,这东西经得起颠簸。”

他熟知姜春妮的脾性,说话间忙不叠将瓜子糖和两包猫耳朵零食掏出来,“我和姐夫摘了高处的好柿子,吃过饭你领外甥们摘低处的,我在家蒸一锅梨罐头,贵不贵的表表心意。”

姜春妮:“这还差不多。”

山里庄稼难种,所以细粮白面比外头更珍贵,她姐姐大老远送了整袋五十斤,真真是重礼了。

还有那两套棉袄棉裤,针脚细密料子好,里外里的新布新棉花,冬天给臭蛋穿正合适。

姐姐姐夫实惠,她和卫国更不能空心,至少多回些山货,有来有往地走动才算亲戚嘛。

夫妻俩商定主意,热闹闹地吃了顿午饭便兵分两路,一个在家烧水蒸梨罐头,一个抱着儿子,领队去屋后摘柿子。

屋后六棵柿子树都是郑家老辈人种的,年岁长,长得高,挂在低处的果子离地面也有一米六七,像一盏盏错落有致的黄灯笼。

“嘿,这树会挑地方,怪不得叫全村最高。”唐墨说着,捉住果柄拧下一枚大柿子,“像这样摘,仔细点儿别捏坏。”他跟郑卫国在山坡摘了一篓柿子,自觉是个熟练工,像模像样地做示范。

“知道啦。”唐笑笑依样画葫芦,很快摘了一个又一个,感觉和郊游那次的采蘑菇有点像,不知不觉就燃起了丰收的喜悦。

唐笑安羡慕坏了,缠着让唐墨背他,“爹,咱俩配合战斗,狼、让我们并肩作战!”

“不用。”唐墨托起儿子,让他攀住树杈,“就在这儿摘吧,摘完自己往下爬。”

唐笑安:“……”他不会爬树,QAQ~

臭蛋也想参加劳动,胳膊腿儿有力地挥舞着,奈何人小觉多,没多会儿就开始打哈欠,一个劲儿往姜春妮怀里拱。

姜春妮熟练地拍抚他,浑身都透着初为人母的喜悦:“这孩子能吃能睡,就是鬓角太豁,跟卫国同个模子。”

姜冬月再次传授经验:“多剃几次就好了,笑笑和笑安生下来都挺秃,长着长着就有头发了。”

“男娃不怕秃,秃太狠了剃光头,送到少林寺当小和尚。姐,笑笑上初几了?听卫国说成绩特别好。”

“开学该上高中了,还是念三中的学校,初高中隔一条马路。以前她每天背个花书包念小学,眨眼过几年就该考大学了。”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

姐妹俩闲聊了片刻,姜春妮要抱熟睡的臭蛋回屋,姜冬月忙指挥唐墨解救唐笑安,收拾收拾准备回家。

“两点多啦,再晚回去天就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mkmk.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