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9章(1/2)

第189章

心疼得朱美珍只咂舌,一边骂他们兄妹花钱大手大脚一边夸电视好看,冰箱方便,洗衣机实用。

许问乔迁当然也要温锅。

许家这么多人把不大的客厅挤得满满当当。

这还是以许切为首的孩子不在家。

许问刚装修的新房,朱美珍不让那几个皮小子在房间里玩,怕他们把家里弄坏。

许切正好到了不愿意听大人说话的年纪,嫌朱美珍念叨着烦跑出去玩了。

许切就是孩子头,他一走,元宝冬生都跟着走了。

可惜春生太小,大孩子们嫌他跟不上,不带他玩,伤心的哭了好一会儿。

夏初倒还好,感觉哥哥不在麻麻是她自己的。

然而刚爬到许问膝盖上,就被路远征拎走了,“麻麻肚子里有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你不能压她。”

夏初一听自己好不容易守到麻麻还得跟小弟弟和小妹妹分享,也伤心地哇一声哭了出来。

不过哭了几声,就乖巧地待在路远征怀里。

好在,爸爸还是自己的。

一家人被逗得哭笑不得。

朱美珍看着彩电,听着洗衣机转悠,还是心疼:“有这一万块钱干点啥不行?在老家都能盖好几套五间大瓦房了!你们买这玩意不能吃不能喝的。”

许问劝她:“妈,钱赚来就是花的。要不然咱们这么辛辛苦苦赚钱做什么?”

朱美珍不认同许问的观点,“钱哪能一边赚一边花?存在手里才放心。再说了,你现在倒是花的痛快了。这冬生大了上学得花钱吧?以后娶媳妇儿你得出彩礼出家具吧?条件好了你还得给他买套房吧?

小夏初也一样,就算不用出聘礼,你总得给她置办嫁妆吧?何况你肚子还两个。也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不都得养活?”

许问:“……”

“妈,你这也想的太远了吧?”

桑小青倒是跟朱美珍差不多的想法,“咱当父母的肯定都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我跟你一哥商量了,等还完房贷,我们就给春生攒老婆本。”

许问摇头:“我拒绝给孩子打工。我的钱是我赚来的,我身为父母有养他们的义务,也应该在我能力范围内给他们最好的生活。但这不代表我会牺牲自己的生活品质来成全他们。我能赚到钱过上好日子,我觉得我的儿女他们也能自己养活自己。

当然,如果我有能力,我不介意给他们出房出彩礼钱。但是我没能力的话,他们只能靠自己。”

路远征插话,“媳妇儿,你也可以靠我!我赚钱不如你多,但是稳定。”

许问:“……”

坦白说,路远征的条件已经很好了,年纪轻轻已经成了副团长,工资待遇比一般人强了许多。只可惜娶了许问这么一个人生开挂的,以至于在经济方面成了弱势一方。

许望和稀泥:“你们吵这干什么?每家有每家的过法。娘,你们那时候都穷,大家习惯节衣缩食过日子。可现在条件好了嘛!过得好点怎么了?一万块对咱们魏庄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笔巨款。

问题许问是一般人吗?她一年下来赚几个一万块?她这么能赚钱总不能抠抠搜搜吃咸菜度日吧?至于养孩子,就路远征跟许问这收入,四个孩子也过不差。”

本来许秋石是支持朱美珍的,听完许望的话也劝朱美珍:“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就别瞎操心了。”

朱美珍:“……”

她说不过儿女还说不过许秋石?

朱美珍没好气地白了许秋石一眼:“你装什么好人?有本事你也赚钱让我敞开了花?省得我让这些没良心的说我抠抠搜搜。”

许秋石:“……”

许望:“……”

许问:“……”

路远征跟谢德春两个女婿对视一眼,连忙转移话题。

“爸,今年庄稼怎么样?”

说到地,许秋石顿时又行了,滔滔不绝:“咱们岛上这地比魏庄的地肥不少,种啥长啥可好着呢!就是这个气候不太行。暖和了庄稼是长的快!但是就是长的太快了,结的粮食感觉像是……”

许秋石皱了皱眉,不知道怎么形容,只道,“反正即使一个种法,这里的麦子也没咱北方的麦子磨出来的面劲道。大米也没咱们北方的香。”

许问听完建议:“爸,那要不你试试换成种水果蔬菜?种地也不一定非得种粮食对不对?”

许秋石下意识拒绝:“那不行!不种粮食吃什么?庄稼人种地当然就得种粮食。”

“爸,不是这样子的。应该是什么合适种什么。你看咱们岛上这气候这土壤,种出来的瓜果是不是比你在魏庄的时候种的甜?”

在魏庄公社,人们不舍得花钱买水果,往往到了春天会在田间地头庄稼空里种一点瓜果。

一般都种一些好管理的,比如甜瓜、西瓜。

也有的人家会在自家院子里种一两颗果树,石榴居多。然后是桃子、杏多些。

其他像无花果苹果梨也会种,还有大枣。

彩虹岛盛产的水果当然跟魏庄不一样,多数是热带水果,比如香蕉。

不过许秋石不懂这些,仔细咂摸了下许问的话点点头,“你别说!这南方的水果确实甜。水也多。”

别的许秋石吃的少,那甘蔗可是吃过的,北方的甘蔗干巴巴的不怎么甜,但是彩虹岛上的甘蔗,那叫一个甜美多汁。

“所以说适合的土地上才能长适合的东西。这不代表就要没饭吃了。比如说你种了香蕉,可以把香蕉拿到街上去卖掉换成钱然后去买北方的大米吃。”

许秋石一拍大腿,“对哦!现在能做买卖了!”

朱美珍不认同:“那也在这里买不到北方的大米。”

从北方倒腾大米过来卖,那叫投机倒把!

个体户逐渐开始合法,但也没完全合法,还在逐步开放。

许问点头:“暂时是这样,慢慢在这里能吃到所有北方盛行的食物了。”

仔细一想,经济腾飞带来的便利真得很吓人。

足不出户,凭一部手机,能买遍全世界的东西。

在这个年代,确实是想都不敢想的。

许秋石在儿女的劝说下,决定等收了这次的粮食,改种一些当地生产的蔬菜水果试试。

如果他赚钱了,就带着他的村民们发家致富。

现在他们新日村人口可是越来越多了,虽然还不到新月村人口的一半,但是新日村是逐年增加的。

新月村就不一样,不接纳外人。

“等我赚钱了,眼红死那个娄汉山!”许秋石愤愤道。

许问含笑摇头。

老小孩老小孩,人老了真得是越来越像小孩。

这么大年纪了吵个架能持续这么久也是厉害。

8月份,长江号回来了,接走了路远征,说一出去就要半年。

路远征一直没说自己去是干什么,但是许问问询过魔镜。

80年年代还没有护航一说,但,许问觉得路远征他们出去转这一圈的意义跟护航差不多。

主要是护送我们国家的商船,打击清理海盗的。

许问算了算时间,路远征回来差不多她就该生了。

分离难免还是舍不得,但是这次稍微好接受一点儿,因为路远征得了空就会给她打电话。

许问坚持要做卫星电话就是为了摆脱有线和无线的束缚。

不过不知道是卫星技术不成熟,还是手机技术不成熟,偶尔也会出现电话无法接通或者通话中有噪音的情况。

即使这样,他们都很知足了。

每天最少能通一次电话,互诉思念。

路远征是除了想许问没什么可说,他既不能说去哪也不能说现有坐标。

两个人打电话基本都是许问叽叽喳喳,说着每天的日常。

多数时候路远征都是安静地听着。

许问知道这对路远征来说,已经是最大的慰藉了。

闲下来的许问,除了时不时看看厂里的账本,去厂里转转之外,多数时候都闲着。

像当初带冬生一样,带着小夏初瞎玩。

小孩子往往都没觉,怕夏初打扰许问休息,朱美珍经常会接了夏初跟自己一起睡。

有时候夏初想许问了也会跟许问一起睡。

一般情况下,等许问醒了,家里只有她自己,起床洗漱收拾完屋子,去自己的菜地果园转转。

鸡鸭什么都给朱美珍了,她的榴莲树也因为台风断了些枝,如今果实明显变少。

想做饭了就自己摘些蔬菜回去做,不想做了就,就挤个牛奶拿到朱美珍那边煮,顺带看看小夏初。

奶牛如今送给营部了,四头奶牛,差不多够给战士们供牛奶喝了,不够的话就轮着。今天给一连明天给一连。

只留了一头小奶牛让许秋石养着。

偶尔小夏初跟她睡,就会早起。

醒了还能给冬生做个早餐,一家口吃个早餐后,还能当个好妈妈送冬生去上学。

冬生已经习惯多个小妹妹了,也不介意再多个小弟弟小妹妹。这回许问怀孕他不但没闹情绪还特别懂事的照顾许问。

赶时间他早起后会去朱美珍那吃饭,要不然就去豆豆家蹭饭。如果不赶时间他会自己煮个早餐,还给许问留一份。

经常会用歪歪扭扭的字给许问留纸条,嘱咐她记得吃早饭。

会写的汉字就写,不会写的用拼音,拼音也不会的就画画。

解决完早餐后,许问会自己带夏初,因为许秋石跟朱美珍要去地里摆弄庄稼,什么除草捉虫。

天不太热的时候,就带着夏初乘着屋船去海上晃。

如果热了就去工厂的办公室待会,处理下工作。

办公室也好,车间也好,只要对温度没要求的,通通安排了满满的冰块和风扇一起降温。

再不然就坐着船去鹏城。

去看一叔,去许闻家混吃混喝,或者找许望聊天玩,顺便还能做个产检。

一叔真有第一春了。

许问见到了新的一婶,看年纪应该跟朱美珍差不多大。

也许是因为保养的好,也许是真年轻。

看起来很温柔,说话细声细气。

一叔的土特产铺子也是生意越来越好。

现在军嫂们的特色收工特产已经只在他店里占很小的比例。

一叔往周边省市寻摸特产再弄回来,不过因为有可能涉及投机倒把,尽量都去经济特区进货。

许问他们这次从魏庄回来,还帮他带了一些北方特产供他出售。

来一叔店的都是国外或者对岸的人,也有在这里打一年工,临回家了买些当地特产带回去。

生意还算挺红火,就是跟许闻和许望比到底有差距。

但是一叔年纪在那,不可能再像许闻许望那么拼。

许问为了照顾一叔也给他把户口迁了过来,等彩虹岛能落户,给他落户到彩虹岛,近了好照顾。

新一婶,手艺很好,煲一手好汤。

许问每次来看一叔,喝一碗还能走一些。

许闻最近不在鹏城,忙着在省城弄他的分店,上正轨之前都回不来。

鹏城的饺子馆都是桑小青在打理。

说是饺子馆,其实最特色的是饺子但已经主打各种家常菜。

店铺一扩再扩。

饭馆里雇了个炒鲁菜的大师傅,一个包水饺的,两个服务员兼收银员,还洗碗和打扫卫生的。

正好七个。

桑小青现在是名副其实的老板娘,忙的时候会帮着收收钱,不忙的时候也就对对账,在店里转转。

小日子越来越滋润。

许望的店没有越开越大,但是越开越高端,最近也是在忙活张罗着去其他城市开分店。

不过还在选址中。

事实上比起许闻,许望店里的生意可以算的上冷清。

一天也没多少客人,但随便一个客人在店里的消费额能抵上许闻一顿饭赚的。

许望的店越来越往精品方向做,越卖越高端。

许望已经从学校毕业了,还考虑再去国外进修。

只是现在生意抽不开身,还不能像桑小青那样只当甩手掌柜。

更做不到像许问这样基本不受生意约束。

做过生意开过店的人都知道,说是当老板更自由不受人管,事实上想赚钱是更没自由。

哪有开门营业还天天关门的?基本上只有小空没有大时间。

就是桑小青也得在店里盯着。

唯独许问,都当到厂长了,还不太用自己管。

大约许问付出过最多的,也就推销尿不湿那会儿了。

尿不湿已经是供不应求,不需要许问再四处跑。

说起来还得感谢嫂子们,她们把许问的尿不湿带到了全国各个城市。

当然也许问也特别大方,都给她们发了提成。

如今有郭建业负责运营,路远征他们财务部的人也调了人过来负责记账。

许问只偶尔过去问问生产情况而已。

罗泽民的打印机厂也是越来越红火,已经成了世界级的打印机公司。

许问偶尔帮着出点主意,坐等分红。

生产手机的军工厂也在紧锣密鼓的生产销售中。

那里更不需要许问插手,只能年终收钱。

如果按照许问的性格,她现在完全可以躺平,天天带着一双儿女四处旅游。

赚来的钱时不时投资个房产,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将来也有孩子的老婆本和嫁妆钱。

可惜,人活一辈子除了主动卷还有被动卷。

离85年还剩两年半。

要不是因为怀孕,她真就把酒庄做起来。

不过做酒庄得找懂行的人,否则就靠许问,她生孩子的时候怕是兼顾不上。

还有个省事的办法。

听着消息,一旦82年的葡萄被做成酒,直接买回来放着等升值。

但是,关税有点贵。

如果不做酒庄还能做什么呢?许问最近一直在琢磨。

房地产肯定赚钱,但她手里这瓜两枣放在县城可能算个小富婆,放在房地产界,啥也不是。

日常大家的货币单位是元,在房地产货币单位是万元。

几百万几千万,许问只有几万。

不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谁也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一点点的来。

许问坐在沙发上,百无聊赖的转着遥控器,有些愁。

只一个尿不湿可养不起彩虹岛这么多官兵呢!

再说他们将来的财务肯定也不会是营为单位。

如果路远征再往上升一下,那整个群岛都是他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mkmk.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