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3章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1/2)

卷首语

《周易?革卦》象辞有云:\"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永兴十三年腊月廿八,永熙帝萧睿遵《大明会典》吉礼、循古制行禅位大典,自寅时初刻肇始,历九仪三献之序,经六时而成全礼。是日也,钟鼓协于黄钟大吕正律,玉帛陈于圜丘太庙之庭,九王按封爵序立于丹陛,百僚依品秩肃列于两庑,金銮殿内外彰显大吴王朝揖让之旧规、鼎新之气象。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钟鼓喤喤,磬筦将将,降福穰穰。 降福简简,威仪反反。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寅时二刻?尚衣局请驾

司礼监掌印太监执八角金灯入寝殿,灯轮十六面錾刻云雷纹,烛影摇曳间,明黄御帐上的升降龙纹若隐若现。内官以朱漆盘跪呈衮服,缎面明黄如朝暾初绽,十二章纹以金线绣就:日、月各径三寸,星辰百二十颗取法三垣二十八宿,山纹五叠应五岳,华虫二章绣雉羽,宗彝绘虎蜼二兽。衮服腰带玉钩长五寸,螭首衔环形制与太宗朝传国玉玺纽饰同范,钩身暗刻泰昌帝年号,永熙帝扶榻触之,掌心旧茧恰合钩身凹槽 —— 此乃泰昌帝弥留之际亲握传付。

盥手用九龙纹金盆,水以梅花雪煎制,承以碧玉匜。尚食局进红枣汤三盏,帝以无名指蘸汤,于黄杨木案画 \"山\" 字,笔锋三折如泰山岱宗,与《皇储起居注》所载太子周岁抓周所画丝毫不差。少顷,二十四名尚衣女官鱼贯而入,跪呈衮服,衣领十二枚珍珠随帝身移动,恰合周天三百六十度方位。

寅时四刻?圜丘告天

帝乘玉辂出宫,辂身髹朱漆,驾六马皆饰金辔,三十六名玄夜卫抬辇,步幅严格遵循《周官》\"九仪之节\",每步七寸二分,合《大衍历》推步之数。圜丘坛三层,上层径九丈,中层十五丈,下层二十一丈,栏板覆白纱,取 \"乾为天,其色白\" 之意。坛心设苍璧,径长一尺二寸,青玉石质,缘边以黄金包镶,刻云雷纹一周,乃太宗昭武后命工部尚书宋礼督造。

永熙帝执镇圭登坛,圭长一尺二寸,上尖下方,青黑玉质,正面刻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字,系太宗皇帝得传国玉玺残片后,取钟山玉髓补制。镇圭边缘微缺处,隐约可见箭镞嵌痕,乃建宁四年白沟河之战中,太宗御驾所中流矢留下的痕迹。献玉毕,司礼监官以金盆跪接帝掌心血,盆沿錾 \"昭德\" 二字,与南京太庙所藏太宗告天金盆形制相同,唯底部多刻 \"永兴\" 年号,以示今上禅位之典。

坛下乐工三百六十人,分六列奏黄钟宫调,律管以竹制,长九寸,每支刻列祖帝号,自太祖起至泰昌帝止。乐声起时,永熙帝忽觉镇圭微震,其频与泰昌帝大丧时景阳钟鸣相同,低头见圭身云纹与坛心苍璧纹路暗合,恍若天命流转之象。

卯时三刻?太庙告庙

转驾太庙,永熙帝换玄色祭服,衣无章纹,以示谦抑。前殿七十二根金丝楠木柱,中柱围丈二,刻蟠龙云海纹,皆洪武朝遗存。祝官三献《禅位告庙文》,文曰:\"咨尔皇太子桓,丕显文武,克慎克明,天监有吴,俾作民主......\" 每读至 \"传位于皇太子\",殿角十六枚编磬自鸣,声如龙吟,盖因殿内柱网布局暗合律吕,遇 \"传位\" 二字共振所致。

太子萧桓着九章衮冕随拜,玄色衮服上的日、月、星辰三章绣于左肩,山、龙、华虫三章缀于右肩,宗彝、藻、火三章分列前后衣襟,皆以金线盘绣,日光透过太庙窗棂时,纹样上的珍珠纬锦折射出虹彩。冕板前圆后方,取法天圆地方,十二旒冕旒垂于额前,每旒贯十二颗青玉珠,随跪拜动作轻晃,玉珠碰撞声与殿内编磬余韵相和,暗合十二月令之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mkmk.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