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7集:《智能交通的伦理困境与突破》(1/2)

红绿灯下的代码伦理

凌晨三点的测试场弥漫着橡胶灼烧后的金属味,林夏盯着监控屏上跳动的数据流,指尖在触控板上悬停了半秒。屏幕里,自动驾驶测试车正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冲向突然闯入虚拟道路的\"行人\"——一个由光影构成的小女孩模型。

\"第17次模拟开始。\"她按下录制键,实验室的冷光灯在镜片上投下蓝白色光斑。

测试车的激光雷达突然发出急促的蜂鸣,车身周围的传感器如同受惊的昆虫般震颤。林夏看着屏幕上迅速展开的决策树:左侧是护栏,碰撞会导致车内假人颈椎断裂;右侧车道有辆时速40公里的电动车,避让会引发连环追尾;而正前方的虚拟女孩正在追逐滚到路中间的红色气球。

数据流在0.3秒内完成了三次迭代,最终测试车选择了紧急制动。轮胎在地面拖出两道黑色弧线,车头在距离虚拟女孩0.8米处停下。林夏松了口气,却发现屏幕右下角跳出一行警告:决策系统优先选择最小伤亡算法时,忽略了车内儿童安全座椅的存在。

\"又是这个问题。\"她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办公桌上的相框里,七岁的侄子正举着奖状笑得露出豁牙。三天前,加州那场自动驾驶事故的新闻画面突然在脑海里闪回:失控的SUV撞上护栏时,安全气囊没有按预设弹出,只因系统判定碰撞角度\"不符合常规事故模型\"。

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会议室地板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交通部门的张科长把一份泛黄的事故报告推到桌中央。纸页上的照片显示着五年前那场暴雨中的连环车祸,七辆追尾的车里有三辆是早期自动驾驶原型车。

\"当时的算法只认前车刹车灯,\"张科长的指甲在照片边缘划出浅痕,\"可暴雨天谁看得清灯?现在你们的新系统号称能处理极端天气,但上周那场沙尘暴,还是有五辆车在立交桥上集体停摆。\"

林夏翻开带来的伦理评估报告,第17页用荧光笔标出的数据格外刺眼:在过去三个月的城市道路测试中,自动驾驶系统在面临道德两难选择时,有23%的决策不符合公众问卷调查结果。最具争议的案例发生在上个月的学校门口,一辆测试车为避让突然冲出的宠物狗,猛打方向盘撞上了路边的自行车。

\"公众在意的不是技术参数,\"汽车制造商代表李总突然把钢笔拍在桌上,金属笔帽与桌面碰撞的声音让所有人都抬了头,\"是信任。上周我们的预订量掉了15%,就因为有人在网上说我们的车'会为了救猫而撞死孕妇'。\"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空调出风口的气流声突然变得清晰可闻。林夏想起昨天去小学做调研时,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画满问号的纸问她:\"阿姨,你的车会像童话故事里的骑士一样保护我吗?\"

技术组的王工突然打破沉默,他推过来的平板电脑上显示着新开发的伦理决策模型:\"我们加入了文化权重因子,在商业区会优先保护行人,进入工业区则侧重减少财产损失。但问题在于...\"他滑动屏幕调出另一组数据,\"不同社区的偏好差异太大,老城区居民最在意尊老爱幼,科技园附近则更看重通行效率。\"

林夏注意到王工指尖下的图表,代表\"伦理偏好分歧度\"的曲线在过去半年里一直呈上升趋势。她突然想起上周参加的社区听证会,穿旗袍的老奶奶拍着桌子说\"汽车就该让着人\",而程序员打扮的年轻人反驳\"算法不能搞道德绑架\"时涨红的脸。

当第一片雪花落在实验室的玻璃窗上时,林夏终于在最新版算法里加入了\"情境弹性系数\"。测试车在虚拟的雪夜街道上遇到新的难题:前方路口,闯红灯的电动车载着两个孩子,右侧公交车道上的校车正驶来,左侧人行道上站着一位拄拐杖的老人。

屏幕上的决策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分支,比上次复杂了三倍。林夏看着系统在0.4秒内完成了172次模拟推演,最终选择了半程制动加小角度转向——既不会撞上电动车,又能让校车有足够时间减速,代价是测试车会擦过路边的消防栓,导致右侧车门轻微受损。

\"这次的决策符合83%的公众伦理偏好。\"王工的声音带着难掩的疲惫,他眼下的青黑比昨天更深了,\"但数据加密那边又出了新问题,上周有黑客侵入了我们的后台,下载了三百个用户的行车记录仪视频。\"

林夏点开手机里刚收到的邮件,安全部门的报告显示,黑客是通过破解车载娱乐系统的漏洞进入数据库的。更棘手的是,那些被泄露的视频里,有78段拍到了车主在车内的私人对话,其中6段涉及商业机密。

\"我们需要动态加密协议。\"她突然想起在伦理研讨会上认识的数据安全专家,那位总穿着冲锋衣的教授曾演示过如何用区块链技术保护交通数据——每辆车的行驶记录都会被拆分成无数碎片,只有经过授权的节点才能重组查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mkmk.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