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7集:《公众参与的新模式》(1/2)

伦理审计师

林舟的笔尖在文件上悬停了三秒,最终还是落下,在\"伦理审计初步评估:风险等级b\"的结论旁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窗外,世纪科研中心的玻璃幕墙反射着七月的烈日,刺眼得让人心烦意乱。

\"又卡住了?\"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苏芮端着两杯冰咖啡走进来,将其中一杯推到林舟面前,\"第几次修改评估报告了?\"

林舟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苦笑一声:\"第三次。基因驱动技术这块太棘手,你看这里——\"他指着文件上的一行字,\"他们计划在疟疾高发区投放基因编辑蚊子,理论上能彻底消灭传疟媒介,但生态链影响评估只做了十二个月的模拟。\"

苏芮啜着咖啡凑过来,她的指甲修剪得干净利落,指尖划过纸面时带着轻微的沙沙声:\"去年东南亚那起案例还没吸取教训?\"她忽然抬头,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要不我们申请现场审计?\"

林舟挑眉。作为新成立的科技伦理审计中心首批认证审计师,他们俩搭档过七次项目评估,却从未主动要求过现场审计。按照流程,只有初步评估达到风险等级A时才需要实地核查。

\"风险等级b申请现场审计,审批流程会很麻烦。\"他沉吟道。

\"但总比将来出了纰漏,看着新闻里铺天盖地的'科学灾难'标题强。\"苏芮将文件合上,封面烫金的\"科技伦理审计标准V2.0\"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还记得我们培训时反复观看的那段录像吗?\"

林舟当然记得。那是五年前震惊全球的基因污染事件——某生物公司为提高产量,在实验室编辑了大豆基因,却因管理疏漏导致变异基因流入自然环境,最终造成方圆五十公里内的野生豆类灭绝。那段航拍画面里,枯黄的农田像一块丑陋的伤疤,至今仍烙印在所有审计师的记忆里。

最终,他们的申请在第四天获批。当林舟和苏芮抵达位于南部沿海的基因工程研究所时,项目负责人张教授正带着团队在温室里忙碌。玻璃穹顶下,数千只蚊子被分装在透明培育箱中,密密麻麻的黑点爬满箱壁,看得人头皮发麻。

\"林审计师,苏审计师,欢迎欢迎。\"张教授摘下手套,热情地伸出手,\"我们的项目进展很顺利,下个月就能进入临床实验阶段了。\"

苏芮与他握手时,目光却落在培育箱角落的标签上:\"张教授,这些蚊子的基因序列编辑是否经过了多代稳定性测试?我注意到你们的实验记录里,只标注了三代以内的基因表达数据。\"

张教授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哈哈一笑:\"苏审计师真是心细如发。是这样,我们加测了两代数据,还没来得及更新记录。\"他转身对助手吩咐,\"小王,把最新的测试报告拿来给两位审计师看看。\"

林舟趁这间隙观察着实验室的布局,伦理审计标准里明确要求,基因编辑实验区与普通实验区必须设置物理隔离带。但他注意到,墙角的通风管道并没有安装单向阀门——这意味着潜在的基因泄漏风险。

\"张教授,你们的通风系统符合Gb\/t -2020的要求吗?\"他指着管道接口处问道。

\"当然符合,我们上个月刚做过检测。\"张教授的回答滴水不漏,但林舟捕捉到他眼神深处一闪而过的慌乱。

第一天的现场审计在表面和谐的氛围中结束。回到酒店后,苏芮将所有收集到的资料摊在桌上,眉头紧锁:\"数据有问题。\"她指着电脑屏幕上的基因序列图谱,\"这两处碱基对的编辑痕迹,明显是后期合成的,不是自然编辑结果。\"

林舟凑近细看,果然发现了人为修改的痕迹。标准操作流程中,所有基因编辑数据必须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任何后期修改都需要提交变更说明。

\"明天我们重点核查原始实验记录。\"他沉吟道,\"还有通风系统,我打算让中心派专业人员来检测。\"

第二天清晨,他们再次来到研究所,却被挡在了实验室门外。张教授面色凝重地告诉他们,昨晚实验室发生了小规模泄漏,虽然已及时处理,但为了安全起见,暂时无法进入。

\"泄漏?\"苏芮敏锐地抓住关键词,\"具体是什么情况?有没有按照规定上报?\"

根据《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任何级别的泄漏事件都必须在24小时内上报监管部门。张教授支支吾吾的样子,让两人心中警铃大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mkmk.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