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3章 疫情平息(1/2)

第二百三十三章:疫情平息

当最后一名患者体内的紫色纹路在银雾中消散,归墟边缘的风突然变得温柔。医谷的银光灯在连续燃烧一百零一日后,终于次第熄灭,露出被晨光染成金色的天空。阿杏颤抖着收起最后一支药剂,发现药箱底部不知何时积了厚厚的一层药垢,那是无数个日夜与病毒厮杀的印记。

一、平息之兆:病毒退散的信号

疫情平息的第一个信号,来自归墟的海水。原本紫黑色的海面逐渐恢复湛蓝,星尘贝的空壳不再散发病毒气息,那些曾吞噬能量的触手状物体,如今化作透明的珊瑚,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墨寒渊的断剑插入海水中,剑身的螺旋印记不再发烫,这意味着最危险的病毒源头已被彻底清除。

光量子监测站的屏幕上,红色的病毒活动曲线持续走低,最终稳定在 0.01% 以下 —— 这是安全值的界限。阿里调出大陆各地的实时数据,每个疫区的新发病例都已连续七日保持为零,康复者的数量则突破了五万大关。“病毒失去了传播能力。” 他将数据投影在医谷广场的石碑上,“它们的能量核心被药物彻底破坏,无法再进行复制。”

最具说服力的是患者体内的变化。最后一批接受治疗的患者,血液中已检测出针对病毒的抗体,这些抗体与传承能量结合,形成了天然的防护屏障。苏璃月让弟子们对康复者进行跟踪观察,发现他们即使接触病毒携带者,也不会再次感染。“这才是真正的平息。” 她在医典上写下结论,“不仅要清除现有病毒,还要建立长效的免疫机制。”

当和平卫队拆除最后一道疫区隔离结界时,百姓们自发地涌向街头。他们举着用草药编织的花环,朝着医谷的方向跪拜,口中念着 “活菩萨”“再生父母”。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颤巍巍地将一面写着 “仁心济世” 的锦旗献给路过的医疗队,锦旗的边角已被泪水浸透。

二、万民感恩:最朴素的情感表达

感激之情在大陆各地以最朴素的方式蔓延。东海渔村的百姓们,将医谷弟子的画像贴在自家门上,画像周围用贝壳拼出银色的药剂瓶图案;中原城镇的酒楼茶馆,只要看到穿医谷服饰的人,一律免费招待,掌柜的说:“我们的命都是他们救的,几顿饭算什么?”

最动人的是那些康复的孩子们。他们用稚嫩的小手,将治疗过程画在石板上:银色的药剂像雨丝落下,紫色的病毒被太阳晒化,医谷的大哥哥大姐姐背后长着翅膀。小石头的画里,阿杏的手臂上还留着治疗时的绷带,旁边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谢谢阿杏阿姨,你的药不苦。”

各地送来的感谢信堆满了医谷的藏书阁。有朴实的渔民写的:“我这条命是医谷给的,以后打上来的第一网鱼,永远先给医谷送去。” 有文人墨客写的骈文,用最华丽的辞藻赞美 “灵枢通脉术” 的神奇;甚至还有邻国的国王送来的国书,愿以三座城池作为谢礼,只求医谷能派弟子常驻。

苏璃月将这些感谢信分类整理,让弟子们轮流朗读。当读到丫丫写的 “我现在有新妈妈了,她也是医谷的人” 时,整个议事厅都安静下来。苏璃月望着窗外药田里长势喜人的同频草,突然明白:医者的价值,从来不是金银珠宝能衡量的,而是这些融入血脉的感激与信任。

三、医谷声望:超越地域的信仰

医谷的声望在疫情平息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原本只在中原地区闻名的悬壶谷,如今成为整个大陆的医学圣地。每天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涌向医谷,有的是来求学的医者,有的是来致谢的患者,还有的只是想亲眼看看那枚拯救了无数生命的传承晶体。

藏书阁的门槛被踏破了三次,苏璃月索性下令扩建,新增的 “感恩堂” 里,陈列着百姓们送来的各种信物:有渔民的渔网、牧民的马鞭、书生的墨宝、工匠的铁器…… 每件信物旁都贴着一张小纸条,记录着背后的故事。其中最显眼的是一个用脐带血浸泡的玉佩,那是丫丫的新妈妈送来的,她说:“这是孩子的救命血,也是医谷给的新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格格党 . www.mkmk.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