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坐着仪轿一路回到咸福宫。
摇光的情绪不免有几分复杂。
佟佳氏如今的病显然已经到了绝境, 已非人力所能抗衡。
摇光之前把脉的时候,清晰的感应到,对方的生命力在不断地衰弱。
几乎快要枯竭了。
剩下的, 恐怕也就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了。
实在是令人惋惜。
摇光有些出神的站在桌边。
无意义的拨动着瑶琴的弦。
不知在想些什么。
“主子, 太子殿下到了。”
门上挂着的玛瑙珠帘儿被小心撩起。
蔓儿轻手轻脚的走进来禀报。
也打破了摇光的沉思。
“唔, 让他进来吧。”
摇光顿了顿。
停下了手里的动作。
转过头语气柔和的吩咐道。
自从离开京城。
她也有一个多月没见到胤礽了。
少年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几乎一天一个模样。
如今的胤礽个子已经比她高了。
也长开了不少。
或许是监国处事。
整天接触朝中的大臣们的缘故。
如今的胤礽已经褪去了少年的青涩和稚嫩。
做事也变得有章法。
胸有成竹,颇有些少年老成的意味。
今儿在干清门带领百官迎接圣驾的表现。
就让摇光颇为满意。
此刻。
穿着一身青色太子常服的胤礽见到摇光。
恭敬的行了礼。
俊秀的脸上带着一丝温文尔雅的笑意:
“小姨。”
“唔,别多礼了,过来坐吧。”
摇光不在意的摆了摆手。
一指旁边的位置。
语气柔和的道:
“乾清宫那边的事儿都忙完了么, 没出什么问题吧?”
“没什么问题,最近朝中并无大事发生, 基本都是关于前线粮草的拨付, 再有就是康亲王世子的考封之事,我都能应付得来。”
胤礽接过小宫女递上来的青瓷茶盏。
并没有喝。
而是语气恭敬的先回话。
“康亲王世子, 椿泰?”
椿泰今年十五, 和大阿哥同岁。
他是康亲王杰书的嫡长子,生母是博尔济吉特氏。
小的时候椿泰就在上书房读书, 几乎是和阿哥们一起长大。
偶尔也随母亲一起来后宫里, 给太皇太后孝庄请安。
椿泰的性子豁达大度,待人极为宽厚。善舞六合枪,手法矫捷,经常和阿哥们在校场上练习骑射。
摇光去打马球的时候, 也经常能看到,对其倒是颇有印象。
端起桌上的青瓷茶盏。
缓缓的抿了一口里面的山楂甜茶。
有些好奇的道:
“那他考封过了么?”
在现代的很多的清朝影视剧里, 清朝的王爷们, 似乎每一位都是过的养尊处优,很轻易就能获得财富和地位。平常最大的烦恼, 就是要和众多兄弟们争抢女主的爱。
其实。
这些都只是现代人的杜撰罢了。
事实并非如此。
在大清,宗室子弟们想要成功继承爵位当上王爷,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除了要运气好,能投个好胎以外,还要经过严格的考试选拔。
也就是说。
哪怕是亲王的亲生嫡子,想获得爵位也得去考封。
包括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也不例外!
明朝由于泛滥的的封王政策,导致王朝后期王爵遍地,一抓一大把的王爷。
到了后期,爵位根本不值钱了。
而这些藩王的天价日常供给,给整个朝廷带造成了相当沉重的财政负担。
而大清则吸取了明朝的教训,创立了考封制度。
这样的考试制度能很好的控制爵位的授予,淘汰那些不堪大用的闲散宗室,顺理成章的降低他们的俸禄和特权。
这样。
不但极大的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更使得整个宗室更具竞争和活力。
“没有过,骑射和步射都是优,但翻译只得了平。”
胤礽将手中的茶盏放在桌上。
想起椿泰考封时的表现。
不由的摇了摇头。
那双跟康熙一模一样的细长的凤眸里。
忍不住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意。
“椿泰向来好武厌文,估计想着这次皇阿玛不在京,我主持考封能宽松一些。翻译考封,我也只给了中等难度的藏经文,以及汉文的《韩非子》段落,要他翻译成满文。谁知道那家伙不中用,居然只能做到勉强释义。”
大清的考封,说白了就是专门针对宗室子弟的“科举考试”。
考封并不考八股,内容也更偏向实用。
分别是翻译、骑射和步射。
成绩也分为优,平和劣三种。
如果三项都是优的话,考封才算通过,才能得到世子的爵位。
若是其中出现一个平或者劣。
除非你愿意以后继承的爵位被再降等,否则就得继续读书习武,抓住机会参加下一次考封。
但若是成绩出现一平两劣。
或者全是劣的话。
那么后果就严重了,干脆就不授予爵位。
直接沦为闲散宗室。
所以,为了不丢失祖宗传下来的爵位。
宗室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们,都极为注重对后代的教育。
“唔,杰书还身子康健着呢,这康亲王的爵位一时半会儿且落不到他头上呢。椿泰今年才十五而已,继续读书,往后厚积薄发就是了。”
摇光轻笑一声。
不在意的道。
今儿的晚膳。
御膳房敬上的是主食,是西北特色的羊肉焖饼子。
又配了八道精致的小菜,以及一道鱼头豆腐汤。
宫女们有条不紊的在巨大的圆桌上摆好膳食。
“尝尝这羊肉焖饼子,虽然看着不大精致,但味道极好,我这一个月在西北大营经常吃这个。”
摇光一边说着。
顺手给胤礽的碟子里夹了一块里面浅绿色的香豆饼子。
胤礽打小经常陪摇光一起用膳。
两人在口味上倒是颇为接近。
都偏爱咸香和酱香的味道。
夹起来尝了一块。
不由的赞了一句:
“虽然瞧着有些粗犷,味儿确实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