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处直率军进入沁水县后,驻军窦庄西北二十里的端氏镇,家眷辎重也同样在此。
因为并不知道窦庄的具体实力,所以没将他们当回事。
只认为他们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官绅家族。李狗才探查的重点也只是北方来的官军。
今天天气还算晴朗,刘处直举行了一个小小的阅兵仪式。
这次刘处直把所有家当都拿出来了,铁甲映日,看着很有那么一股子气势。
克营五千多正兵披甲率已经过半,虽还是比不上陕西的镇兵和标营精锐,却比山西的这些镇戍营兵强上许多。
现在营中有棉甲一千套,布面甲八百套,扎甲六百多套,鸟铳五百多支,虎蹲炮、佛郎机炮二十余门,就是现在编制有些混乱,各营不断有战死补充。
李茂指挥谨慎,中营历来伤亡就少,目前有一千三百人。
高栎作战就不太计较这些,只要能赢,他不在乎死人,前营现在人换了好几茬了,目前有八百人。
后营一直充当输血机,有点好兵就往前两营塞,目前有一千人。
亲兵营编制到现在也很大了,有兵九百,这也是整个克营最强战力。
另外还有郭世征指挥的骑兵营,骑射手和骑兵参半,共七百人。
孩儿营一直是前营的左部千总任勇在兼任营官,他有事的时候,陈石头负责日常训练,有六百多人。
侦察营现在有三百多人。
至于土木营这些不参与直接作战的,就不算进去了。
现下正兵已经有五千六百多人,其中两千人都是进入山西后扩编的,成分有流民和两年前入卫京师哗变跑回山西落草的勤王兵。
五千六百多正兵,一半是官军出身,一半是流民出身。
检阅完后,刘处直让士卒们都解散休整,今晚加餐,让各营营官千总都来刘处直这里开会。
占领端氏镇后,附近的财主们都跑路了,镇上最大的一处院子就作为刘处直的住处,还有开会的地方。
开会主要是商量要不要拿下沁水县城。
此时的沁水,除了尚不知情况的张家团练,三日前在外面捉到了县城里面的巡检司官兵,得知了正经的官军只有县城里面的一个叫猛忠的守备率军驻守。
为了后路安全,刘处直决定将沁水县城打下来。
对此所有人都没有意见。李茂较为谨慎,他建议让李狗才安排人进城转转,看看这个猛忠是什么来头,军队的具体战力如何。
不过李狗才听说后,直接告诉李茂,沁水县城里面的虚实他已经知晓,前几天他就派了三个人进城打探了,得知了里面的具体情况。
守备营兵不过一千,都是山西的卫所募的,从来没有打仗。
指挥是守备猛忠,他是猛如虎的兄弟,崇祯亲自接见过的猛虎三将,只不过没有他哥出名,战功也不如他哥,猛如虎都是游击了,他还只是个守备。
城内粮草很充足,但军心不稳。猛忠此人刚愎自用,仗着皇帝陛下接见过自己,亲自授予官职,在城内比较跋扈,知县也拿他没办法。
听李狗才说完,高栎不解地说道:"这沁水只是一个县城,啥时候也有营兵了?"
"喔,这是宋统殷专门用来防备我们义军南下的,毕竟旁边就是河南了,若是我们跑到河南他少不了被人弹劾以邻为壑。
不过他可能高估自己的战力,低估义军人数了。"
"这就没问题了,沁水既然没多少官军,那就打。
至于张家团练啥的,我猜应该就是些乡勇,不值一提,那就是块肥肉,我们有空再吃下去。"
"好,既然是攻城战,那就还是老办法,围三阙一。不对,应该是围二阙一,县城的南门靠着沁水那边不方便进攻,留北门不围,诱敌突围,于城外设伏歼之。"
郭世征说道:"若官军坚守不出呢?"
"那就逼他出来。传令,明日拔营,兵围沁水!"
次日黎明,五千多义军如潮水般涌向沁水县城,城头守军见状慌忙鸣锣示警。
知县王文焕闻讯赶来,见城外黑压压的义军,双腿一软,几乎瘫坐在地。
"县尊不必惊慌。"猛忠扶住知县,冷笑道,"区区流寇,何足挂齿?我猛忠麾下不少都是敢战的蒙古男儿,还怕这些乌合之众?"
王文焕勉强站稳:"猛守备,城中兵少,不如咱们跑了吧,你看看外面这些流寇,不是啥乌合之众啊,气势很足。"
"投降?"猛忠豹眼圆睁,"我猛忠受皇恩,宁可战死,绝不逃跑。
你们这些文官受陛下提拔,想来应该比我们蒙古人更忠心,没想到如此不堪!"说罢甩袖而去,留下知县面色惨白地站在城头。
城外,刘处直命人组装起十余架云梯,却不急于进攻。他亲自策马绕城转了一圈,仔细观察城墙防御。
沁水城墙高约三丈,不过不像陕西那边的夯土墙,这里居然是砖石结构。
东门有一段明显修补过的痕迹,之前应该是很久没有修补过,是知县得知义军入境后重新修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