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王府卫士还算有点战力,一番生死大战,终于全歼乱臣贼子,本世子侥幸捡回一条命。
依本朝律例,莫氏兄弟擅自调兵,截杀本世子,论罪满门抄斩。
刚才左右卫大将军已经来了,控制住了静安街。左卫大将军率军去封锁承平侯府,将莫家男女老少羁押待审。
右卫大将军率军去了右金吾卫府,控制莫天涯派系的将领,防止他们狗急跳墙。
本世子特将莫氏兄弟留给你们,郭大人,彭大人,接下来就是你们为国锄奸的时刻。
本世子命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于明天下午在承平侯府举行明堂会审,公开审判莫家。
除了追究莫家擅自调兵、截杀世子两项大罪,还要面向全城百姓贴出告示。
所有受过莫家欺凌的百姓都可出庭控诉他们,反正罪行越多越好,让他们死的名正言顺,不要留下把柄。
莫氏兄弟目无法纪,横行霸道,这些年肯定是犯案累累,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
杨谦刚说是莫氏兄弟擅自调兵截杀世子,郭迎融彭演凌江等人好似被雷劈了一下,脸上的震惊根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等到杨谦长篇大论说完,三人因极度震惊而大大张开的嘴巴慢慢合拢。
郭迎融就像是洗了一个冷水澡,吞了一口唾沫,说出来的话都在哆嗦。
“世子...世子...怎么会是莫氏兄弟私自调兵截杀世子呢?
这两个罪名随便拎出一个都足够诛杀莫家满门,世子是不是搞错了?
莫家并非寻常的官宦人家,他们是王府的姻亲,现如今莫妃还在府里住着。
世子,要不要慎重考虑考虑,切勿意气用事,以免铸成大错?”
他的话并非没有道理,莫家和杨家关系太过密切,雒京王杨镇还没死,他的侧妃莫哲君尚在人世。
魏国确实有过明文规定,无诏擅自调动十五人出营,等同谋反,可判斩立决。
但在这座遍地高官显贵的帝都,一些跟雒京王府沾亲带故的将种子弟,特别是那十几个军功赫赫的军侯子弟,几乎把父辈旗下的兵马当成私家领地。
他们有事没事就以缉拿盗匪的名义,擅自带几十人在大街上耀武扬威。
以往这些违法乱纪的混账事并不算少,御史弹劾过,言官诟病过,百姓愤怒过。
但出身军旅的雒京王杨镇认为这事区区小事,只要没闹出人命官司,一概从轻发落。
惯用的处理方式是,将御史的奏疏扔给他们父辈,责令他们回去严肃教训一番。
这种不痛不痒的处罚无疑助长了歪风邪气,渐渐地,御史们都懒得弹劾,有些飞扬跋扈、不学无术的军侯将种子弟渐渐忘了擅自调兵乃是灭门大罪。
杨谦若以此罪诛杀莫家满门,恐会引起轩然大波。
再者截杀世子更是疑点重重,莫氏兄弟与杨谦乃是表亲,亦是臭名昭着的酒肉兄弟。
他们向来唯杨谦马首是瞻,这些年追随杨谦不知干了多少不堪入目的丑事,鬼都不信他们会调兵截杀世子杨谦。
杨谦眸子冷的就像是冬天里的一池水。
他缓步走向郭迎融,几乎将自己的脸贴到郭迎融的脸,一双比剑气还凌厉的冷眸死死盯着郭迎融,吓得郭迎融差点尿裤子,语气冷酷到令人不寒而栗。
“郭大人,你是在质疑本世子,质疑我的玄绦卫士,质疑左右卫大将军和全体将士?
证据确凿的凶案现场,贼子尸体血痕犹在,观星楼外的人证犹在,你连现场都没勘察,人证也没问过,开口就问本世子是不是搞错了?会不会铸成大错?”
郭迎融和莫家有很多往来,他之所以能够顺利接任刑部尚书,莫家鼎力支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莫家危在旦夕,随时可能覆灭,他几乎是条件反射般要帮莫家开脱罪恶。
在他看来,就算这两条罪都成立,看在莫妃和老侯爷的份上,杨谦应该网开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