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松花蛋不能与黄鳝、红糖、甲鱼、李子一同食用, 就和大闸蟹一样,不能跟凉性的水果一起吃,尤其是柿子, 吃多了同样会引起肠胃不适。
时人秋日吃蟹,拿松花蛋和大闸蟹比较,更容易理解。然而还是有人放弃了买皮蛋粥,甚至其他的食物也不买了,这日最后剩了不少的东西都没卖出去。
于若秋给店里的几个伙计分了分,又带了一部分回家。
她当天制作出来的食物都是当天卖完,剩下的不是分了就是自家吃,不会留到过夜。
之后两日,店内的生意说不上惨淡,却也寥寥无几。伙计掌柜清闲下来, 脸上的笑反而不如那几日空不出时间喝一口水的忙碌来得多, 不由带了些忐忑。
店铺生意一直不好,店内就用不上那么多人,兴许不久几人就会被辞退了。好不容易碰上一份这么好的活计,主家人和善,他们自然不愿意再换。
石头仍在店内做活, 吴氏生活在临城, 消息知道的快一些。听到这件事, 两人都上门来安慰过她。
于若秋神色与往日没有不同,让她们不用担心。
她笑的坦然, 两人走时仍是面带担忧, 显然以为她是强颜欢笑。
于若秋会直白的将松花蛋的优缺点说出来,自然做过准备,有应对的手段, 一点不着急。
她当时说的不止是松花蛋的劣势,也有优势,只是当时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危害上,没有注意。
因为剩的菜多,这两日店内的伙食徒然丰盛起来,然而大家吃的并不多愉悦,甚至在心底暗暗祈祷宁愿吃的差些,干的活可以更忙一些。
李秀梅负责店铺所有人的饭食,说是差点,再差也能有个骨头汤,有油水,其实比家里的饭菜好得多。
松花蛋的风波持续了几天,连带着店内其他食物的销量下降,客人都担心他们在其他食物里放了什么有害身体的材料。
宋云淮送猎物没打前门过,从来走的后门。前几日没注意,这日经过,才发现店内生意不如以往,顺口问于若秋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于若秋这几日清闲下来,倒是多了不少时间折腾豆坊。
她将松花蛋上市的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你可以选择不说,”宋云淮道,“不会后悔吗?”
于若秋笑笑,“这哪里是可以隐瞒的,吃出了问题那可是一条人命。”
宋云淮,“怎么想到卖这个?”
他的意思于若秋理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如一开始不卖。
于若秋,“刚开始没多想,我觉着好吃,想着给大家都尝一尝,丰富下饮食。”
宋云淮不是能安慰人的性子,但这几句话足以证明,他并非漠不关心。
“没什么事,我自有法子,”于若秋开了个玩笑,“大不了我换个店铺开,不是还有豆坊吗?想赚银子哪里会没有办法。”
见她已有打算,显然是一开始做好的准备,宋云淮不再多说,又提了近日豆坊的成果。
最近忙着豆坊的事,他有两日没上山了。
于若秋眼睛转了转,道,“豆坊都建了,不打算再建个粉皮坊吗?”
这种类似生产加工的场所不需要建立在临城内,临城地皮贵,不如在乡间找个房子改建,或者重新起一间房。
至于宅基地,办法总比困难多。
宋云淮没给准信,“先把豆坊建起来。”
.
店铺的生意仍没有好起来,伙计们聊天,说明日是冬至,准备上集市买点上好的白面和肉,在家包饺子吃。
说起来,到这边这么久,于若秋还没吃过当地的饺子,一般都是t吃冰箱内的速冻饺。
如今没有饺子皮卖,都是各家揉了面擀饺子皮,她折腾了两天没成功,最后是放弃了,那些被她擀得破破烂烂的皮子直接煮了皮子汤。
于若秋问,“明日冬至了吗?”
她对24节气不甚敏感,现代信息爆炸,但多是一些情人节、圣诞节的活动,热闹隆重,反而是流传下来的小节悄然无声。
其中一个伙计道,“是啊,东家,您明日也吃饺子吗?打算做个什么馅的?”
“你们不说我都忘了,”于若秋道,“不如明日中午我们吃饺子?生意一般,正好上午歇业休息半天,大家一起包一些饺子,多的你们带回家去,算是节日福利了。”
伙计们不懂什么福利,但知道那是个好词,跟节礼差不多,当即是连连道谢,脸上都多了几分喜意。
节日将近,倒是没人提什么铺子的事。
上午包饺子,一大早店铺的伙计便忙碌起来,于若秋到的时候,面都揉得差不多了。
她跟李秀梅学着擀皮子、包饺子,调了好几个馅的材料,猪肉、羊肉、三鲜猪肉、香菇猪肉、荠菜猪肉。
香菇猪肉馅是于若秋主动提着要吃的,这边没吃过这种馅,李秀梅一脸狐疑,担心做出来不好吃,但也给于若秋做了。
香菇得控个水,不然煮出来的饺子容易烂,再加一部分切碎的木耳调味,拌上猪肉、调味品。
现下常用的调味品中没有味精,于若秋又给加了点味精,其他人不知道是什么,但都知道她拿出来的都是好东西,没说什么。
包了一上午饺子,那数量几乎将几个桌子都铺满了,各个皮薄馅大。
今日宋云淮也在,于若秋说了,请他吃饺子。
她让宋云淮午膳的点过来,宋云淮来得要早些,手上还提了几只野鸡野兔。
比起大型的猎物,于若秋更爱吃这些小东西。
来后他不是坐着不动,而是帮忙干起了活,之后大家围一块吃了顿饺子。
宋云淮常给铺子送东西,又总是和于若秋坐一块商量着什么,店内的伙计对他都熟悉。只他话不多,大家也都没怎么聊过,但都熟悉。
于若秋给冬冬准备的是她之前煮过的皮子汤,用大骨棒熬的,让李秀梅特意擀得薄一些,入水烫一下,顺滑剔透,配上青绿的葱花,倒也十分地好看。
吃剩下的饺子还有不少,于若秋全给分了。
下午正常开业,于若秋闲时带上几个松花蛋出了趟门,找上了城内最大的一家酒楼。
从楼内出来,手上的松花蛋已经不见了,身上多出了一张银票。
她时不时出门,其他人并不知道她做了什么,只按寻常做生意。之后有人来了一趟店内,拉走了几乎大半的松花蛋。
掌柜十分惊讶,“这是谁来买了这么多?”
于若秋没立刻说,而是道,“明日你就知道了。”
晚上仍是吃的水饺,许久没吃过纯手工制作的水饺,味道比速冻的新鲜,她吃的比往日都多一些。
李秀梅道,“于老板喜欢,下次我再给包。”
于若秋露出一点浅浅的笑,“好啊。”
李秀梅也满足地笑起来。
现在的日子是她从未想过的好,活是多,但比不上她在家时里外地操劳,何况于老板给的银子足,那是谁都愿意上门的好差事。
李娟跟着掌柜学算账,学的好,那往后的日子就有了盼头。
.
若问一句城内最大历史久远的酒楼,临城人都能说上一句话。
那是非万汇酒楼莫属了。
于若秋将松花蛋卖出去的第二天,酒楼内的菜式上新,多了好几道的松花蛋菜式。
于若秋的店铺不大不小,知道的人不算多,却也不少,上酒楼吃饭的人中,正好有那么几个。
看到菜名,招过伙计来问,“这个松花蛋,可是于家铺子里的那个?”
伙计笑容热情,“是的,客官,是特意从于家铺子采买的好东西呢。”
客人道,“不是说这松花蛋有害?怎么还给上菜里面了?”
“您是有所不知,”那伙计道,“这松花蛋说是有害,可那于老板不也一口气吃了两个?酒喝多了还得醉呢,难道您就不喝了不成?”
那客人又问,“不成不成,于老板都说了不能吃的。”
“那是不能多吃,”伙计道,“要真的不能吃,怎么那于家铺子就敢卖那么久的皮蛋粥呢?出了事于老板不得背上官司?
“真不能吃,于老板也不敢说出来不是?那不是砸自家的生意?”
客人喃喃,“你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那伙计就道,“您就说好不好吃?”
客人,“那粥倒是真的味道不错,只量少了些,每日卖完就没了。”
“是这个理,于老板不过是想大家多吃些好吃的罢了,不然没必要拿出来卖,自个吃不就成了?”
客人开始犹豫。
伙计立刻将背的那词倒腾了出来,“……有一定药膳的功效呢,增进食欲,还有润肺、养阴止血、凉肠、止泻、降压的功效。”
客人狐疑,“真有这么好?”
伙计,“那效果就跟喝汤一般,得长久的来。”
客人到底是怀念皮蛋粥的味道,“那给上一份。”
“好嘞,”伙计笑容扩大。
掌柜的说了,推出一份松花蛋,可以得1文钱的赏钱呢。不算多,但不都是白得的?不过几句话的功夫,往日不也得介绍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