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青山村还飘着薄雾呢,老槐树上已经挂满金灿灿的玉米串。
三十七盏蝴蝶灯沿着树皮纹路一盏接一盏亮起来,
把 “青山村首届丰收节” 的红绸横幅照得透亮,像会发光的地图似的。
陈阳抱着两岁的闺女念初站在村口,手里的修鞋刀转了三十七圈,
刀柄碰到石墙上新刻的 “护根” 俩字,
嗡嗡直震,后颈的蝴蝶胎记也跟着发烫 —— 跟他十二岁那年,
被村里人冤枉时,老爹在槐树下给他补鞋的感觉一模一样。
“阳哥儿回来啦!”
王大爷老远就扯着嗓子喊,手里的旱烟杆敲得石磨咚咚响。
他袖口那块齿轮状的伤疤在晨光下泛白,怀里抱着的蜜糕还冒着槐花香味。
后头站着三十七位乡亲,每人拎着的竹篮都系着红绳,
篮底垫着老槐树刚长出来的嫩叶,看得陈阳心里直泛酸,想起当年被烧掉的修鞋摊。
林诗雨摇着轮椅 “咕噜咕噜” 过来,红绳手链在念初小被子上投出两只蝴蝶影子:“阳,
七叔公的老书里写着,丰收节这天,地脉会涌起特别强的波峰,
得接住这三十年的亏欠和原谅呢。”
说着,她头上的蝴蝶发卡晃得跟星星似的,
还拿玉坠子在石墙上的年轮印子上点了点。
刚迈进村委大院,麦香味就直往鼻子里钻。
三十七声 “对不起” 混着蜜糕甜滋滋的味儿扑面而来。
秀秀她妈眼睛哭得通红,递过来一个绣着双蝴蝶的小被子,
手背上的老茧蹭了蹭念初的小脸:“孩子,当年我们…… 对不住你爹妈啊……”
陈阳手里的修鞋刀猛地停下,刀刃映出小时候妈妈被推倒的画面。
他瞥见对方袖口的 “护雨” 公益手环,突然笑了,拿修鞋刀在石桌上的槐花蜜罐上敲了敲:“王婶,我妈以前补鞋时总说,槐花蜜能把所有裂缝都粘好。”
正说着,念初突然伸手抓住王大爷的旱烟杆,小肉手按在杆上刻的 “护雨” 俩字上。
就见她后颈的蝴蝶胎记猛地发亮,跟老槐树产生共鸣,
凭空出现二十年前的画面 —— 老爹的修鞋箱被砸得稀烂,
妈妈的蝴蝶发卡掉进泥里,可王大爷正偷偷往破箱子里塞粮票呢。
“哎哟我的小乖乖!”
王大爷声音都抖了,粗糙的大手托着蜜糕凑过去,“这是用你外公护着的槐花粉做的……”
话没说完,念初的口水就滴在蜜糕上,逗得大伙儿破涕为笑。
晒谷场上,虎娃举着刻着 “念初” 俩字的小镰刀冲过来,镰刀跟陈阳的修鞋刀碰出清脆的响声。
虎娃袖口的伤疤在太阳下闪闪发亮,后头跟着三十七来个娃娃,
手里的秸秆全编成修鞋刀的模样:“阳叔叔!我们给妹妹编了‘地脉草帽’!”
陈阳喉咙直发紧,想起十七岁那年暴雨夜,虎娃他爸带头烧修鞋摊的事儿。
他摸着草帽上刻的防滑纹路,轻声说:“虎娃,这草帽的针脚,
比当年我爸教我的,多了三十七股稻香味儿啊。”
突然,林诗雨手腕上的红绳手链绷得笔直,空中浮现出青山村的 “地脉地图”。
山脚下新盖的护雨小学亮着光,
每扇窗户上都刻着防滑纹,跟当年修鞋摊的旧址正好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