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化斑块的裂缝》
碘钨灯的冷光在手术室织成网,顾承川的睫毛投下的阴影,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屏幕上晃成细鳞。cto 病变的三维图像里,钙化斑块像块风干的河床,层层叠叠的石纹间,偶尔闪过针尖大的透光点。
“0.2 毫米的缝隙,” 他用指腹摩挲导丝尾端的枣核纹,那里还留着姆鲁咬过的齿印,“和镇沅老河床的石缝一个脾气。” 助手小林调整探头角度,屏幕上的钙化环突然裂开道极细的缝,漏出血管壁的淡红色 —— 像极了 1998 年洪水中,他在断墙缝里发现的、被困孕妇的指甲盖。
“导丝角度 15 度,” 顾承川的手腕轻轻震颤,导丝在指腹间转出螺旋,“当年李爷爷用断针撬松卡在河床的水泥块,也是这个弧度。” 小林盯着压力传感器,数值波动与顾承川的脉搏完全同步,这是他们配合七年磨出的 “王氏微调” 2.0 版。
患者是位 62 岁的牧民,手腕内侧纹着埃塞尔比亚的 “生命之眼” 图腾 —— 三个月前,顾承川在部落义诊时见过同样的符号。此刻,钙化斑块的阴影覆盖了图腾上方的血管,像道永远闭合的石门。
“感觉到了吗?” 顾承川突然停住导丝,“斑块在呼吸。” 小林凑近监护仪,心率曲线果然出现 0.3 秒的微颤,与 oct 显示的钙化缝张合频率一致。“就像老河床的石头在吸水,” 顾承川的拇指焐热导丝头端,“要顺着它的节奏,给缝里灌点光。”
导丝推进到钙化段时,阻力突然增大。顾承川摸出白大褂内袋的枣核针,针尖在手术帽边缘轻轻敲击,节奏与《月光》第一乐章的琶音重合。“1995 年,” 他盯着屏幕上的石纹,“我在镇沅用这枚针挑开卡了三年的鱼刺,患者喉咙里的肉芽,和现在的钙化斑一样,都长着记忆的茧。”
小林递来旋磨导管时,顾承川却摇头:“旋磨会让缝彻底闭合,” 他转动导丝,在钙化环上寻找天然凹陷,“当年李爷爷说,最硬的壳都有呼吸孔,就像你们部落的茅草屋,再密的墙也要留道缝。” 牧民手腕的图腾在消毒灯下泛着微光,仿佛在印证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