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国送走了上门的俏少妇张秀芹,回屋后也开始将包裹里的东西拿出来一一的摆到木柜子里。
至于他行李里给家里人带的礼物,等中午家人回来再当面交给他们。
坐了一会看了看时间,也不过才九点半多一点。
他站了起来,将行李的贵重物品施了个隐身法术藏到梁上,也就锁门而出。
反正这个时候他也没有什么待在家里的心思。
走出四合院,跟坐在后院中院和前院的各位老头老太太及半大小子们都招呼了一遍,说自己有事外出后,才走到公交站台。
转了几趟车,午后才到位于西华门大街35号的首都图书馆。
出示了工作证说明了来意,才被允许进入这座当时全国最大的图书馆。
这里不允许借出书籍,只允许在馆里阅读。
可就算是这样,在这种时期,他也没办法找到有关甲骨文文献类的书籍。
大致只能找到秦汉时期的普通书籍,比如史记。
其它的连《说文解字》都没有。
大概看了两个小时,见实在是没有找到能让他解开那遍法诀文字的书籍,他也只能放弃。
出了首都图书馆,想了想就朝着一旁没多久的国营商场走去。
他穿着蓝色的铁道部职工制服,在这个年代还是很能代表身份的。
进入国营商场,打算买一辆自行车。
在京都虽然有公交车,但来来往往一趟光是等车的时间,就跟坐车的时间差不了多少。
建国在自行车柜台前驻足,目光扫过陈列的几款车型。
售货员是个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年轻姑娘,见他穿着铁路制服,态度明显热络了几分。
"同志要看自行车?永久、凤凰、飞鸽都有。"姑娘指了指墙上挂着的几辆样品,"都是最新款。"
陈建国摸了摸口袋里的工业券和钞票,故作随意地问道:"永久13型有货吗?"
永久自行车是中国最早的自行车整车制造厂之一。
其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昌和制作所,也是上海最早的自行车厂。
相比1959年成立的凤凰牌自行车,永久自行车的历史,要早上近20年。
而陈建国所说的永久13型,是永久自行车的经典产品,俗称“二八杠”。
这个车型是一代人的记忆,是国产车中的精品,头一两批的13型收藏价值非常高。
第一批永久13型是1964年生产的。
最早的锰钢13型完全以凤头标准制造,用料十足、工艺精湛,在一些指标上甚至超过了汉堡等外国车。
当年一辆锰钢13型要220块钱,算得上自行车里最贵的了。
能骑上一辆锰钢13型的都不是一般的主儿。
"哟,您懂行啊!"
姑娘眼睛一亮,"这款可是紧俏货,不过..."她压低声音,"昨天刚到了三辆,要凭特殊工业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