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NtL发行的第二部北美票房过2亿美元的电影了。
第一部是去买买进版权并北美发行的《我的盛大希腊婚礼》。
那部电影经过长达11个月的放映,已于4月份全面下画,最终票房为2.44亿美元,在2002年的北美票房榜中排名第4,仅次于华纳的《哈利?波特与密室》。
如果2001年12月上映的《美丽心灵》算是2001年的成绩的话,NtL已经连续三年有电影进入北美票房榜前十。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也让NtL只用了3年时间,就从一家工作室性质的皮包公司,成为了好莱坞中等偏下规模的电影公司,而且它的地位还在不断攀升。
更何况他们还有《电锯惊魂》系列,这个恐怖片大杀器。
虽然《电锯惊魂》作为血浆恐怖片,票房上限不高,但是其小成本、周期短、dVd市场表现优异等特点,成为了NtL一个非常重要的现金奶牛。
看完了北美票房的邮件,林枫又看到了雅各布单独给他发来的另一封邮件,主要是介绍《超码的我》的情况。
当然,这不是要请示林枫什么,这样百万级别的项目(含宣发),雅各布自己就能做主决定,根根不需要林枫指示。
雅各布在邮件里说的是,拍摄这部纪录片时,麦当劳的动作。
这部影片选取的样本就是麦当劳,而且直指麦当劳 “超大份套餐”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在拍摄期间,麦当劳给NtL发来了律师函,要求停止对麦当劳的污蔑。
雅各布开始根本就没有理会,但伊莎贝拉却从中嗅到了机会。
于是她开始在网络上开设影片官网,并设置“实验日志”板块,每日更新导演的饮食记录、身体数据及心理感受,甚至开放评论区让观众“监督”,增强参与感。
同时推出“你敢挑战吗?”互动页面,用户可上传自己的快餐饮食体验,形成 UGc 内容传播。
渐渐的,这股风潮从线上吹到了线下,很快就吸引来了媒体的报道。
麦当劳扛不住了,很快就宣布停售该产品。虽官方称与影片无关,但舆论哪管你的什么声明,只要有人关注的新闻他们就往死了报道。
而这么做,又给了伊莎贝拉机会,开始引导舆论往“麦当劳拒绝回应”“未授权拍摄”等细节上,更是强化“小人物挑战大企业”的对抗感,引发观众对 “商业利益 vs 公共健康”的大讨论。
之后,更是安排导演接受大量电视访谈(如《奥普拉秀》、《晚间新闻》),在节目中展示实验前后的体检报告、影像资料,将纪录片内容转化为新闻话题。
至此,这部纪录片的宣传效果已经显现,NtL立即着手从学校开始巡回展映,别说,效果非常不错。
不仅如此,影片还直接推动美国多个州发起“禁止向儿童推销快餐”的立法讨论,甚至引发家长对学校周边快餐店的抵制运动。
这一波“宣传-社会反响-商业调整”的闭环操作惊呆了同行,这电影还能这么玩,这样太骚了。
这部不到10万美元制作成本的纪录片已经在北美巡展了半个月,目前已经累计票房1100多万美元,而且还卖出了多个电视台播放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