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相派来的竟然是相府的长史。林逍遥也觉得有些奇怪,一般送信的话,派个亲信便可以了。干嘛非得派长史亲来的呢?
他有些意外的问道:“唐相来信,为何需要你来送呢?”
长史忙施礼道:“王爷,因为唐相还有些话需要下官带给您。这样吧,您还是先将相爷的信看了我们再说吧!”
原来,唐相的信中说,朝中有一些官员与御史。认为郢王去闽中主理清剿海匪之事,本来可以征调最多五千至一万兵马,趁着海匪在夷州立足未稳。征调民船,渡海征伐,最多也就是三四个月便能解决的,所耗钱粮也不过水师半年之耗费。可却硬要大兴土木,建立水师。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也给了海匪更多的时间。水师日后所费甚巨,且在海匪清剿以后,作用也不大。因而,他们联名上奏,请求皇上下旨,停建水师。并让郢王在三个月内平定海匪。
林逍遥看完信之后,不由的摇了摇头道:“这些人,只知道算钱的账,根本没有长远的目光。”
长史忙道:“郢王之远见,岂非他人能比。此事皇上与相爷硬是将他们的上奏给押了下来。不过那些官员还是在私下说郢王是好大喜功,本来可以简单快速解决的事,非要弄得惊天动地,还耗费国力!所以,相爷让我来转告郢王,朝中之事王爷不必过于担心。有皇上与相爷的支持,那些不同意见之人也翻不起什么浪来。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当初郢王承诺八至十个月解决海匪之患,如今已过去了三个月。如果在十个月内不能平定海匪的话,恐怕他们会借机弹劾王爷。到时候皇上与相爷也不好说什么了。所以,相爷让下官来问问王爷,一边要新建战船、督水师,又需要以此来对付海匪。不知这十个月的时间够否?”
林逍遥想了想道:“请你回复唐相,并请他转呈皇上。八月以前,我定能平定海匪。且随着水师建立之后,从此海匪将不再会对我海上贸易造成大的影响。且能扬威海外,以保障我大虞的贸易畅通及在海外声名与利益不受有心之人的觊觎!”
“郢王真有此把握?”
林逍遥笑道:“我说是八月,其实计划是在七月以前完成的。现在船只的建造、水师的训练都很顺利。虽然短期内还不能打造出一支完备的水师。也还需征调部份民船来征讨海匪,但这些我都已做好准备了。”
“即如此,那下官便将王爷的话带给相爷。若无别的事,那下官就告辞了!”
“那我也不留你了,请替我与水师多谢皇上与相爷在朝中的帮衬。”
送走长史后,林逍遥不由的叹道:“这官场上真是什么有都有,你越想做点事,做的越多,就越有人来挑刺找事。还好有林免和唐相支持,否则想要办点事,特别是相对他们认知里新一点的事,还真不容易啊!”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已到了昌平二年的四月。此时的水师已算有了些雏形。
三艘大型的驱逐船、六艘护卫船都已交付,并马上投入到了训练之中。其中有一艘护卫船还是由姬曲新建的船厂建造的。以当前的进度来看,到六月初,便应该能装备起六艘驱逐船与十几艘护卫船应当不成问题。
这让林逍遥不仅是对清剿海匪,而且是对今后的水师也充满了信心。只是对于今后水师完全建成以后,每年一百多万两的费用,比起正常一卫卫军一年也才耗费不到六十万两,整整高出两倍多。这样的耗费只怕又会让朝中许多人生出非议啊!
于是为了今后水师能正常发展,便又给唐相与林名都分别写信,再次强调水师的重要性与作用。同时还将水师对于今后还具有相当重要的一个作用也告诉了他们。另外出于战略保密的需要,此事只需他们本人知道便可,无论朝中其他人说什么,都不要将此事给说出来。
同时,庞明在夷县的情报站也已经稳固。有关海匪最新的动态,都能通过信鸽及时的传送回来。
目前那边的张庆,这几个月来也一直没闲着。他也在不断的招兵买马,以扩充他的“庆国军!”。同时也在新建船只,以拒抗朝庭可能会派来的水师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