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6章 船上教徒,善恶价值(2/2)

这些儒家经典虽不能直接提升武功,却是智慧的沉淀。

假以时日,必能厚积薄发,助他们在武道之路上走得更远。

林平之微微闭眼,在脑海中仔细回忆起故事的细节,整理好思绪后,缓缓开口讲述

“这两个小故事皆出自《吕氏春秋?察微篇》。”

“【子贡赎人】的故事是这样的:鲁国曾立下一条法律,规定鲁国人在国外不幸沦为奴隶,若有人能将其赎回,回国后便可前往国库报销赎金。”

“有一回,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贡在国外赎回了一位鲁国同胞,可回国后,他却坚决拒绝接受国家发放的赔偿金。”

“孔子听闻此事,当即说道:‘子贡,你此举错矣。从今往后,鲁国人怕是再不愿为身处异国的同胞赎身了。你接受国家补偿金,并不会折损你的善举;可你执意不拿回赎金,旁人见了,便会觉得赎人之举太过‘高尚’,自己难以企及,进而打消赎人的念头。”

“而【子路受牛】的故事是:有一次,有人不慎落水,命悬一线。孔子的另一位弟子子路恰好路过,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救起了落水者。”

“获救之人感恩戴德,为表谢意,送了子路一头牛,子路欣然收下。孔子得知后,欣慰地说:‘如此一来,往后鲁国人定会更加踊跃地救助落水之人了。’”

太渊听完后含笑点头,望向剑心:“剑心,你作何想?“

绯村剑心并没有马上回答,他知道师父要的从来不是应付式的理解,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思考。

他默默回想起自己往昔漂泊江湖的种种经历,那些见过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在脑海中一一浮现。

绯村剑心审慎答道:“故事里的子贡,自掏腰包做了好事,这本应是值得称赞的义举,堪称道德楷模,却遭其师父孔子严厉批判。依弟子看,子贡的问题在于,他将原本人人踮踮脚便能触及的道德标准,拔高到了常人难以跨越的高度。如此一来,大多数人会觉得赎人之举遥不可及,心生畏惧,进而对赎人之事望而却步。”

“将道德拔高到常人难及之处。看似高尚,实则……是种残忍。“

在弟子眼中,道德应是人人皆可践行,既能无损自身利益,又能惠及他人的行为准则。

太渊抚掌大笑:“善!见解独到!”

笑罢,太渊又将目光转向林平之,问道:“那么,平之,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林平之略作思索,条理清晰地回答道:“若单从道德层面评判,子贡的行为无疑比子路更为高尚,他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但从大局影响来看,子路接受酬谢的举动,却有着更为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这也正是孔夫子所期望的。”

“子贡擅长经商,在孔夫子众多弟子中,堪称首富。”

“可世间大多数人,既没有子贡那般高尚的修养,也没有他雄厚的财富,根本无力效仿子贡的义举。长此以往,他们很可能因自觉无法达到子贡的道德高度,索性放弃行善。”

”然而,若适当降低道德门槛,宽容并鼓励、保护那些‘拿人钱财’的义举,让行善之人名利双收,虽说无法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但至少能感召相当一部分人投身于行善积德之事。”

太渊对两人的回答极为满意。

他暗自思忖,这两个徒儿年纪尚轻,未满弱冠,却已能跳出自身局限,以超越常人的眼光洞察世事,思想日渐成熟,实在难能可贵。

太渊最后说道:“子贡助人而不求回报等于申明——行善后,接受奖赏的行为是不高尚的行为。”

“但做好事得不到好报,和做坏事得不到惩罚的结果,都是助纣为虐,是对善行的践踏,是以高尚的名义封杀善行善念。”

“所以孔夫子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佛经里也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可如今世道,人心叵测,有些人肆意曲解经典,不知从何时起,竟盛行起‘大恩不言谢,深恩几于仇’这般扭曲的处世观念,实在令人叹息……”

绯村剑心若有所思,接话道:“难怪师父每次出手救人,无论对象是贫是富,都会收取诊金,原来是不想让人养成不劳而获的恶习。”

太渊点头:“普通百姓可以象征性收个一两文钱,富商豪强就收个几十上百两,但绝不能无偿。为师一旦无偿了,其他郎中就会受到一些人的风言风语,那么为师无意中就会给他们带来麻烦,这不是我的意愿。”

林平之俏皮一笑,插科打诨道:“嘿,师父要是选择无偿,那咱们可坐不上这艘漂亮的云梦船。”

@格格党 . www.mkmk.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格格党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