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蔡邕在女儿、世家豪强以及百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围攻下,最终还是答应把女儿蔡贞姬嫁于李昭为侧室。
蔡氏双姝皆入瓮中,李昭也不吝啬,在冀州推出一定量并且便宜的菜籽油,以供普通百姓能够买到。
这在整个冀州各郡都引起了一番轰动。
在商盟的生意上,李昭也吩咐甄逸,包括并不限于雪盐、纸张、瓷器、毛皮等等内部生意的交易中,再对冀州的世家豪强便宜不少,切切实实让冀州世家豪强们感受到跟着李氏能够赚取到不少的好处。
并且,商盟的护卫也很快推上了日程,李昭从军中抽调三千精锐,并再招收七千护卫青壮,组成一万人的护卫队,对商盟成员保驾护航。
在赚钱、安全上的体验感,瞬间就让冀州世家豪强们感受到了切实的益处。
短短时间,冀州世家豪强对商盟的归属感大幅度增强,并对李氏马首是瞻。
李昭在北方,迎娶蔡氏双姝,把冀州上下打造成了铁桶一块,在北方引起一片轰动。
与此同时,在洛阳城中的董卓在成为当朝太尉一两个月时间后,也终于开始了动作。
董卓的目标依旧是称霸朝堂,权侵朝野。
不过,董卓意识到了大汉十三州的州牧或是名将,或是大儒名士,又或是宗亲,外臣很是强大,都不会容忍他权侵朝野。因此,董卓的目标就很明确,他想真正权侵朝野,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解决这些州牧,换上去一批新的州牧上去,他董卓可以不求要这一批新的州牧能力有多强,只要不仇视他董卓,不与他董卓作对便足以了。
当然,就算是如此,董卓也明白,自己首先需要做的是,立足朝堂上!
彻底坐稳这个三公级太尉官职,再徐徐图之,才可最终成就大事!
董卓并不笨,他知道在没有绝对的实力前,他想要坐稳三公太尉这个位置,并且,能够发号施令,让朝堂官员乃至大汉各州的州牧听从号令,还是要获得太后的支持,同时也要得到袁氏的支持。他董卓、太后一方势力以及袁氏三方意见一致,共同发号施令,那么,这就代表的是朝廷命令。
不论是朝堂官员,还是大汉各州州牧皆需要听命了。
从而他董卓在朝堂上才可以坐稳了。
董卓也是如此做的,长袖善舞,请董太后的侄子董重出任车骑大将军,同时,把从刘虞身上拿下的豫州牧这个位置让给袁氏,便是表现出自己的诚意!
不过,董卓虽然与袁氏、董太后双方达成合作了。
但是,在董卓从心里中,从没有把董太后、袁氏当做盟友的念头,只是想要大权在握,把董太后、袁氏当做利用的对象而已。
不过,董卓深知袁氏根基深厚、董太后欲掌皇权,二者绝不会坐视他独揽大权,因此,他与李儒进行反复推演,最终决定以“利益捆绑”为核心,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步蚕食朝堂与地方权力,明面上既不得罪袁、董二方,又能暗中削弱大汉州牧的势力。
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获得大量的官员支持,而董太后握有皇室名分,他董卓强行安插亲信只会引发袁氏、董太后不满,因此这一日,李儒给出了董卓策略。
董卓或可以主动向袁氏、董太后再行示好,去提出了“三方共治”的策略。
太尉府,大厅内。
董卓、李儒、李榷、张济等人聚集。
李儒站在地图旁,手持细杆指点着各州,眼眸微眯,闪烁慧光,对董卓道:
“主公,这“三方共治”的关键在于“共享”与“制衡”。董太后欲扶董重掌控权力,稳固天子的帝位,袁氏则需更多州郡来安置门生故吏,壮大宗族势力。主公可借此机会,将部分不重要的职位让予他们,换取我们对关键位置与边州的掌控权。”
董卓摸着络腮胡,眼中倒也闪过一丝算计,道:
“文优的意思是,用一些虚名或无关痛痒的肥缺,让他们尝到甜头?”
“正是。”
李儒点头,深吸一口气道:
“比如,光禄勋、卫尉等职虽然名义上是实权职位,并且地位显赫,但是,如今洛阳兵力大多皆是主公麾下,主公可以让出一部分,可推举董太后的族人担任,让其觉得董家权势日增,但是实际上这些军队依旧是主公的人。”
“而像陈留、济阴、淮南、汝南等中原富庶之地的郡守,则可留给袁氏门生,满足袁氏对地方更进一步的渴求。主公则需牢牢抓住司隶校尉、河南尹等京畿要职,以及凉州边境的部分兵权,确保洛阳周边与西凉的稳固便可。”
董卓闻言也是不由轻吸一口气,把光禄勋、卫尉等职让出来推举董太后的族人担任,他并不难以理解。
但是,听到李儒要他把陈留、济阴、淮南、汝南等中原富庶之地的郡守,助袁氏门生得到,便令董卓有些震动。
“袁氏的胃口可真大,真要把陈留、济阴、淮南、汝南等中原富庶之地的郡守给袁氏门生,袁氏才会满足?”董卓惊疑道。
李儒闻言,立即苦笑解释道:“袁氏家族自袁安起,四代人中有五人位居三公,形成“四世三公”的显赫地位。袁氏通过联姻、师生关系等,构建了庞大的势力,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氏并不满足于三公地位,这两年袁氏一直在走动关系,安排门生故吏为郡守,或是州牧,如韩馥的交州牧,以及袁术的兖州牧,若是拿出来这些中原富庶郡县给袁氏门生,怕是才能让袁氏对主公友善,并且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董卓闻言,就算是他有野心,也不由骂道:
“好个袁氏,看来也是野心勃勃,和咱家一样,不是什么大汉忠臣啊!”
董卓微微沉吟片刻,便拍案道:“此计倒可!如此一来,董太后与袁氏忙于瓜分利益,便无暇顾及咱家的动作,或是对咱家动作视而不见了!”
“只不过,文优,如今三方共治,咱家看似得了太尉之位,可各州牧根本不听调遣,手下将领除了西凉旧部再无其他,咱家又该如何谋夺这司隶校尉、河南尹等京畿要职,以及凉州的兵权?咱家总不可能直接任命麾下将领吧?若如此,寸功未立,又岂能任命司隶校尉、河南尹等京畿要职?朝堂公卿怕都皆不会同意啊!”
董卓又对李儒问出了关键。
李儒闻言,面色却是淡定,手中轻捻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笑道:
“主公勿忧,三方共治本就是缓兵之计,董太后贪于权势,袁氏精于算计,只要让他们看到“利益”,便不会轻易与主公翻脸。而我们便是借着这“共治”的名头,名正言顺的壮大自身。”
“如何壮大?”董卓精神一震,对李儒急问道:
“明目张胆招兵买马,定会引来董太后与袁氏的猜忌,若是派将领去地方任职,他们又恐会阻拦。”
一旁的李榷、张济等将领也纷纷对李儒看了过来,眼中满是期待之色。
跟着董卓混,他们同样想要高官美人在侧啊!
“主公忘了西凉的羌人了?”李儒微微一笑,声音压得极低,说道:
“羌人部落素来与主公有些交情,却也时常与朝廷若即若离。主公何不暗中联络羌人首领,让他们在凉州边境“假意叛乱”?”
“假意叛乱?”李儒一言,让众人皆是震动。
董卓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眼中立即爆发出一抹又惊又喜之色,道:“文优,你的意思是?”
李儒脸上带着一抹笑意,语气笃定,道:
“羌人叛乱,朝廷又岂能坐视?如此,主公便可顺势上奏,言西凉动荡,需增兵镇守,以此为由可在荆州、关中、豫州、西凉大肆招兵,扩充私军,主公又是太尉,掌控兵马调动之权,届时,主公麾下的李傕、郭汜、张济等将领,便可领兵“平叛”,在战场上累积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