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进京的道路上变得拥挤,并不是像去年那样是挤满了为了赶考进京的举子。
而是为了赚钱而上京的各地工匠,这里面不限于善于建造船体配件的木匠和铁匠,还有很多其他手艺人。
京城需要大量工匠的消息不知道是被哪个收到信的人透露出去的,一开始上路的还只是会造船的,后来但凡有些手艺的都想来碰碰运气。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抵就是如此,大家一直认为京城既然需要这么多工匠,那自已的机会肯定更多。
这样火爆的场面是邱城等人没有想到的,码头上的老工匠们分好组后,第一批离得近的各地工匠便到了。
他们收到消息不算是最早的,但是都是京城周边州府的,占着天然的地理优势。
那些靠南边和西边的,就算早早收到信件,现在估计也还在路上。
没有办法,这个时候交通不发达,很多人只能靠两条腿走到京城。
稍微好一点儿的能搭个牛车,可是这一路上的挑费实际上也劝退了相当一部分人。
不然如今到通州的工匠只会更多,不会比现在少。
蒋小七收到消息也来通州码头帮忙,毕竟帮着做做人员登记河道安排也是好的。
他同样被眼前的场面镇住了,他怎么说也是经历过春运的人,没想到在古代还能再现后世场景。
这也就是没有火车和高铁,要是有的话,估计整个通州码头就要被撑爆了。
蒋文清也从县衙里调来了大半的衙役,他本人这次倒是没来,主要是人太多,觉得脑袋疼。
让自已的手下帮着维持维持秩序算了,自已就不掺乱了。
至少这些工匠们看到差役的衣服会顾忌一些,免得产生踩踏事件。
蒋小七难得觉得自已这爹还有点儿用,没来得及表扬,他自已就被一群人围住了。
“是不是在这登记啊,这娃娃也太年轻了,咱们还是去那边登记吧,感觉那边靠谱儿一点儿。”
“那边人太多哩,这边人还少一点,那边要排到天荒地老呦~”
蒋小七有些哭笑不得,他这正五品的侍讲学士、曾经的状元,竟然被质疑不靠谱儿了?
不过也没有急着表明身份去解释:“各位叔伯,我虽是年轻,但登记之事我定能做好,绝不会出错的,请各位叔伯哥哥们放心!”
蒋小七穿着便服,不算华丽,非常普通的日常款,可是配上天生的好皮囊就是让人看着欣喜。
说出来的话大家也觉得清脆好听,很多人一下子动摇了。
唉,古代也是看脸社会。
“好好好,这娃娃一看就是个读书人,就是人家东家特意请来给咱登记的,大家赶紧排好队,早点登记也能早些干活。”
“好好好,排队排队,别耽误正事。”
蒋小七铺开纸笔,耐心询问大家擅长的是什么,该分类登记就分类登记,做事有条不紊。
虽然很多人操着乡音,蒋小七也能第一时间识别出对方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毕竟有系统这个外挂在,蒋小七只花了十五个积分就买了一个各地语言翻译器,不仅能翻译方言还能翻译外来语。
当初给李大人翻译的时候没用上,那是因为倭语刚好是蒋小七本来就会的。
这大周地大物博,方言土语的种类不计其数,蒋小七不得不借助系统出品的翻译器了。
蒋小七觉得,这些方言丝毫不比外语好学。